第二百一十二章 舐犊之心(1 / 2)

加入书签

当然,赵旉可能改变,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他也可能迫于部下的压力不得不如此做,但现在看来,以赵旉对卫军的掌控程度,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比起这些风险,将赵旉逼反后朝廷平叛失败的概率反倒要更大一些,吴皇后可是从小看着赵旉长大的,深知其不同寻常(其实没那么厉害,但人在害怕的时候总会自己吓自己。)之处。到了那时,成为胜利者的赵旉还会原谅他们娘儿俩吗?

吴皇后当然能够为了儿子甘心赴死,但那时母子俩都成了阶下之囚,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吴皇后即使那样做,也救不了孩子的性命,只能多遭一番羞辱而已。更何况,战乱之中刀枪无眼,他们娘儿俩能否活着成为俘虏,也很成问题。一想到自己居然会因为一时的不安,就冒失地让儿子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吴皇后就不由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鬼上了身。诚然,她的做法若是成功了,儿子将可以坐上无数人觊觎的皇帝宝座,但在吴皇后看来,那与儿子的安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而当初吴皇后曾经担心过的赵敖长大后生出异心,而被赵旉除去的可能,不但是咎由自取,而且可能性本就不大。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这心结一旦出现,要想化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这太子之位是无论如何不能还回去的,如果赵旉登基后心念旧恨,母子俩就成为待宰羔羊了,这理由总是找得到的

想到这里,吴皇后立刻又开始劝起赵构来,就算丈夫因此厌恶自己,也决不能让赵旉握住大宋的权柄。但赵构掌权已久,这一层又岂会想不到?他安慰了吴皇后几句,告诉他自己不可能让赵旉继续当他的太子,这是因为赵构虽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长子是军政两方面的奇才,但他更赞同“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大宋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怎么经得起赵旉连番瞎折腾,这运气再好(赵构一直认为改革一直较为顺利是因为赵旉运气好,这也难怪,中国历史上改革的失败率实在太高了),也总有用完的一天啊!

抱定了这个想法,赵构前去江心与儿子相见,其实只是为了劝说他勿起干戈,以免生灵涂炭,而他则保证赵旉的安全,这一点他自信还是能够做到的。虽然守旧派的大臣们被赵构喝退一次,但他们还是多加阻挠,意图令赵构误了行期。虽然现在的赵构已经远非即位初期的那个雏儿,即使不用屠刀,光靠对朝臣进行内部分化,也足以控制局面,但还是花费了不少气力。由于时间耽搁了不少,禁宫之内顿时变得忙碌起来,可就在赵构准备离开皇宫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却闯到了他的面前

“官家,求您饶过旉儿吧,他还小,不懂事”,一个身着宫装却头发散乱的女人扑倒在阶前,赵构不觉吃了一惊,正在诧异为何居然没有侍卫阻拦,仔细一瞧来人竟然是赵旉的母亲潘贤妃。

潘贤妃虽然相貌甚美,但在赵构重质不重量的**之中却是倒数的,她之所以能够成为贤妃,在宫中长期保持高贵而超然的地位,完全是由于母以子贵的因素与其康邸旧人的身份罢了。在吴芍芬得宠与邢秉懿归来之后,赵构对**嫔妃们的宠幸被大大分流了,他对潘贤妃就更加冷淡。当然,本来就不太在意这事的潘贤妃倒反而乐得清静,正好多些时间伺候苗圃里的药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