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救了一人(1 / 2)
“杨世兄!”
魏好古来到杨澜身前大约三四步的距离停下脚步,他向杨澜行了个礼,打了个招呼。“魏世兄!”
杨澜微笑着点点头,还了一礼。
“看世兄这般胸有成竹的样子,文章自然是写得极好,今科黄榜,世兄当榜上有名,若世兄高中,日后当多提携我等啊!”
魏好古同样在笑着,虽说是礼节性的笑容,却显得极其温润,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哪里?哪里?”
杨澜笑着应答。
“说到文采,我等岂能和世兄相比,世兄十三即中秀才,又拜大儒为师,今科解元非世兄莫属,到时,杨某和各位同年还需仰仗世兄才是!”
“杨兄说得是!”
杨澜话音一落,周边搭话的人就来了。
他们对魏好古如此看中杨澜原本不满,见杨澜自承不如魏好古,于是,一干人等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大声赞美起魏好古来。
多了旁人的参合,魏好古也就不能和杨澜继续寒暄,不多会,在邀请杨澜同行不果后,他便和那些人扬长而去了。
杨澜目送着魏好古一行远去,脸上的笑容缓缓消散,眼神变得冰冷起来。
遍寻脑海内的记忆,杨澜也找不出这具身体和魏好古的交情来。杨澜出身小户人家,若非得到京城那位姥爷的资助,他不要说进学,就连能否活下去都难说;魏家则是官宦世家,家有良田数千亩,在河间府一带,也仅比那些藩王所占的田地为少。两人的生活圈子大不相同,少有往来,像今天这样的情况,若是相互瞧见了,也不过是点点头就过去了,对方竟然自降身价,主动前来与自己打招呼,其中必定有古怪。
当然,对方也有可能是一时兴起,都是肃宁人,若是日后一起高中,那时再来拉交情莫若现在先打好关系。毕竟,这个时代的官场讲的就是关系,像杨澜和魏好古这种既是同乡,又极有可能成为同年的关系,自然需要精心经营才是。
虽然,这样的解释完全说得过去,然而,杨澜仍然无法将内心的疑虑清除,直觉让他不相信对方,他一点也不喜欢那个人。
夕阳落山之后,连西边的霞光也开始渐渐消散之时,范进才失落落魄地从贡院内行了出来。他一路低着头,嘴里喃喃自语,脸上的表情时喜时悲,原本簇新的青衫上竟是墨迹,更有甚者,他下巴上那几缕花白的胡须也沾满了墨迹,到像是蓄意将其染黑一般。
他一路跌跌撞撞,宛若醉酒一般走来,从杨澜身侧径自走了过去,原本,两人商量好不管谁先交卷都在贡院门口等待,看来,这会儿范进已经将这约定忘了个一干二净了。
杨澜微微一笑,没有叫住范进,而是随在他身后,缓缓而行。
“出格乎?未出格?多一字乎?少一字?”
一路上,范进双眼发直,只知埋头直直向前而行,嘴里不停自语,话儿随着晚风飘来,杨澜一一听入耳中。
“哎!”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范进突然站定,他发出一声长叹,随后,在自己脸上重重刮了一下,这一记耳光到将他打清醒了,以往,他浑浑噩噩之际,没少挨岳丈的耳光,都快形成条件反射了。
一个挑着空担子的货郎从他身侧经过,有些奇怪地望了他一眼,随即,自行离开了。
范进站在原地,环顾四周,稍顷,他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抬起手来,在自己额头重重地拍了一下。
“哎!”
他再次发出一声长叹,猛地转过身,向后急急走来,这会儿,他想起和杨澜的约定了。
“凤梧!”
范进瞧见了身后的杨澜,大出意外,他指着杨澜,颤抖着说道。
“凤梧,你!你!你……怎地在此?”
杨澜笑着说道。
“文山兄一直神游物外,我想瞧瞧文山兄究竟要神游到何方?”
“呵呵!”
范进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觉得有些不对,将胡须放到眼下,仔细瞧了瞧,瞧见被墨迹染黑的胡须后,他面红耳赤,有些尴尬地笑道。
“凤梧,愚兄一心想着所作的文章,忘了和贤弟的约定,还请原谅则个!”
“小事情,谈不上原谅与否?”
杨澜摆了摆手,阻止范进向其行礼。
“凤梧贤弟,你那七篇时文做得何如?可否有把握中举?”
范进来到杨澜身侧,急急问道。
“考过了,说它作甚,已经无关结局!”
杨澜淡淡地说道。
“哎!”
范进发出一声叹息,抬起手来,轻轻拍了拍手掌。
“凤梧贤弟如此年少,竟这般淡定,愚兄与你相比,差之千里啊!”
说罢,他摇了摇头。
杨澜笑了笑,他能够理解范进的心情,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今科若是不中,日后就更难中了,乡试每三年一次,他还能有多少个三年?所以,他又怎能淡定起来?
“不要再说这些了,天色已晚,文山兄,腹中可觉饥饿?”
这时,范进的肚中发出了咕噜之声,可谓是不答之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