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让丹药飞(2 / 2)
这个规则殷飞最初也很纳闷,不明白这个允许攻击究竟指的是什么,直到问过来看过几次类似比赛的李铭,才知道原来通常炼丹大赛的决赛都有这个规矩,最后一场的材料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炼制出来的丹药同样也都具备了很强的攻击性,按照规定来讲,这些东西是可以拿出来进行攻击的,这就是本条规定的来源。
只不过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毕竟那些东西都是在高温的炉子里面,想要拿出来必不可少的要面对炸膛的问题,万一打开炉子的那个瞬间温度没有调整好,那么恐怕都来不及攻击别人,自己就能被炸炉给报废掉。
只不过这种方法危险系数虽然很大,但却阻挡不了沈三思迫切想要获胜的心情,而且他这么玩过很多次,根本就不惧怕什么炸炉,他对自己控制炉温的能力有很强的自信心,当炉子内的温度已经足够提炼出可以爆炸的丹药时,他的第一拨进攻便开始发动了。
沈三公子先是将气一沉,双方放出一团旋转着的火焰,将火焰慢慢降到炉子底部,之后猛地往上一托,巨大的撞击力瞬间将炉盖顶开,两枚碧青色的丹药被他吸了出来,向殷飞那边甩去。殷飞早就已经在防着他这一手,因为今天两个人之间是没有法阵屏障隔离的,对方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东西打过来,他倒是也不慌乱,双手控制着火焰,在炉子中间轻轻一拍,随后将盖子卷了起来,也不去拿里面的青丹,而是直接将盖子甩了过去,正巧拍中冲自己飞来的丹药。
轰隆一声巨响,殷飞丹炉的盖子被炸的飞了回来,但却没有半点损失,有明眼人都看清楚了,他是在不知什么时候将炉子烧制成了一件盾牌,而这件盾牌非常轻松的挡住了沈三思的进攻,并且还将爆炸的余波堵回去一些,给沈三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一手实在是有些太过惊艳了。
沈三思也没有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两颗爆炸丹药,竟然被对方轻而易举的挡了回去,而且当他准备开始下一次攻击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殷飞的炉盖刚刚飞转回去,便再次被弹了起来,炉子中连续飞出五颗丹药,以包围之势向他冲来。沈三思顾不得再去进攻,赶忙又取出剩余的四颗丹药,一对一的顶了上去,但却拿最后一颗没有办法,只得学着殷飞的模样用炉盖当做盾牌,硬着头皮撞了上去。
只是他的炉盖明显没有经过太多加工,尽管靠着做工精湛没有完全被击毁,但在抵挡了一颗丹药之后,表面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裂纹,这种裂纹别看并不太大,但造成的影响却是很致命的,因为盖子破裂导致了漏风,炉内的温度无法在保持正常,换句话说就是沈三思没办法再对炉子进行有效控制了。
痛失炉盖的沈三公子欲哭无泪,他哪里能够想到殷飞那么猛,居然提前将炉盖给炼制成了盾牌,不要说他没有想到,即便是想到了也没什么办法,炼器师那可是下等职业,只配生产一些工具什么的,他一个有远大目标的植耕师,又怎么会去学习如何炼器。可就偏偏是这并不受重视的炼器手段,在最关键的时候却发挥了最致命的作用,直接将他的两颗丹药抵消掉了,而且没受任何损失,这样他在先天上就比殷飞少了两颗可以攻击的丹药,而对方却依靠着炉盖盾牌的保护,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这个结果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见炉子已经无法正常炼丹,沈三思只得将取胜的希望放在直接将殷飞炸躺下,虽然这么干有些下作,但却是他现在获胜的唯一方法,为了胜利也只能小人一次了。
沈三公子强忍着名誉受辱的悲痛,将炉子里剩余的爆炸丹药全部聚集到一起,用各种不同姿态砸了过去,而殷飞也毫不客气的选择了回击,只不过他的回击很有技巧,有一些距离沈三思比较近的就用同样手段点爆,让爆炸在对方的半场进行,而有一些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就选用了盾牌攻击,尽量将冲击波返回去一些。
几轮攻守下来,沈三思那边不但没有什么进展,反倒是吃了不小的亏,连发箍都被炸碎了,这会儿大有披发入山的劲头,最严重的问题是,他手中的筹码已经完全用尽了,而殷飞手中却还扣着五枚,这会儿正不怀好意的看着他。
“罢了,我认输。”沈三思同学虽然高傲了一些,但本性还是很纯良的,或者说比较理想化的,多年以来一直的胜利,让他原本谦和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但却没有把他的心地变坏,这可能和他一直没有离开师父身边,没有被外界的大环境所污染有关,不过无论是因为什么,他还是能够面对失败,勇于认输的。
当然,也不排除殷飞那五枚丹药太过吓人,如果不认输很可能会被炸成重伤,就殷飞刚刚使出来的手段,沈三思毫不怀疑他会将五枚丹药扔到自己身上来。
他这一认输,裁定官员们也都纷纷松了一口气,沈三思是长乐城中的名人,伤了他肯定大家都不愿意,而殷飞现在却是上面重点提出要关照的对象,同样不能受到伤害,因此执法这一场的官员们心理压力很大,这时见一方认输,另一方也没有穷追猛打的意思,最关键两个人还都没有受伤,他们总算是可以踏实交差了。
沈三思认输没有引起太大波动,一来殷飞也有相当的人气,二来刚刚大伙儿也都看到了,殷飞的确是技高一筹,甚至还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在这出让丹药飞的戏码中,毫无疑问成为了绝对的最佳男主角,沈三思输的也算是合情合理,何况人家自己都认输了,他们这些做观众的也没必要为这个不依不饶,便纷纷报以热烈掌声,为这两个年轻人共同喝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