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道衍道同(2 / 2)
“道衍上师,下官弹劾朱亮祖的心志坚决,还望上师不吝赐教。”
“蚍蜉撼大树,谈何容易。”道衍拂去氤氲在心头的懊恼的说。
听罢,道同激昂地站起身来,指着道衍说:“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想前些年的大明了!我就不信大树难撼!前几年大明刚刚立国,需要这些武将鼎定江山。而如今陛下以猛治国,疾恶如仇,登基以来杀了贪官无数眉毛也不皱,丝毫不含糊,只要触犯大明刑律,不论尊卑,惩处不怠。永嘉侯朱亮祖勾结地方豪强,擅杀无辜,收受贿赂,按律当斩,皇上一定会秉公论处。”
道衍笑道:“果然正气凛然,令人敬佩,倒像是几年前贫僧的一个故人。然而老弟只见其一,未知其二。我问你,陛下杀公侯,戮大臣,但是可曾杀过侯爵以上者?”
“也曾杀过!”道同插话,“比如——”
道衍截住话头:“比如廖永忠、比如胡大海之子胡克、比如前中书省丞相杨宪之流,是?但施主忽略一层,倘若细究起来,他们这班人都是因为功高权重威胁朝廷,方才罹祸的。”
道同反问道:“可是永嘉侯身为军人,国之重臣,违反大明刑律,难道皇上不予罪之?”
道衍说:“不致降罪。”
道同大声诘问:“那为什么?”
“施主何必激动?”道衍正色说道:“这正是国家流弊所在。皇亲国戚子子孙孙,往往狼狈为奸,贪赃枉法,圣上也不是真的全然不知,净臣举谏,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
道同背手踱步,大声说:“我并未忘记。弟也深知,那班王侯将相之所以为所欲为,症结正在于此,所谓有恃无恐。无论大明刑律如何苛严,彼等哪里看在眼里?犯了法又能怎样?只要不谋反,不篡权,六部三司谁敢擅逮?一律由皇上圣裁。那些王侯将相各有阴私过失,自然结成网络,互相包庇,并且秘而不宣,藐视天下臣民。”
道衍笑道:“施主既知其中关节,还要坚持弹劾永嘉侯朱亮祖,何故?”
道同道:“下官身为一方父母之职,当尽忠臣之责,献赤子之心。况古训昭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倘若一任这些王侯将相横行不法,而朝中竟无一人净言举奏,那班人岂不益发张狂,大明律法又怎能顺行天下,朝廷举措又岂可顺应人心?”
道衍击掌叫好:“施主果然肝胆照人,正气逼人,”拍拍道同的肩膀。说:“可惜朝中如世全者寥寥无几,如果朝廷大臣人人如此。直谏上位,誓死护法。则纵使王侯将相虽有恃面亦有恐,虽有网而可撕破了。”
细雨濛濛下个不停,远处的山野之中,有几个牧童依然悠闲地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道衍看见,信口说道:“好一幅春雨牧牛图!”
随即将话题带开,经过一路的谈论,他已经不露声色的取得了道同的信任,也将事情的原委弄的七七八八,算得上是明白清楚了。而现在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将这件事情和自己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又该怎么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道衍想要考虑的问题,刚才将道同当做兄弟的热情,现在已经冷淡下来,他本来就是稍显凉薄的一个人,更何况他根本没有将眼前的这个蒙古人看成自己的知音,只是看成一个工具而已。
在他眼里,目前道同的利用价值很大。但是有一条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道同不能出现在皇帝面前,否则什么事情都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结果会为皇帝杀人找一个借口,然后将此事平息下去。
而道衍偏偏不想让事情平息下去,平息下去怎么办!那还有什么文章可以做呢?
但是看着道同这么迫切的心情。道衍的心里未免有些不快,甚至突然生出一股杀意。但理智的他,随即将这个念头压制下去。低头在心里念了几句“阿弥陀佛”,也不知道是自我安慰,还是真心向善。
有什么办法阻止呢,他刚才已经暗示了告状无望伸冤,但是道同和他的立场不同,道同毕竟身为朝廷命官,凡事还是想寻觅官方的解决途径,所以只要他不绝望,就很难改变道同的心意。
不如将道同所处的位置偷偷的说出去!道衍看了面前正志得意满的道同,心里叹了一口气,就算说出去,也要看说给谁听,现在是在南京城,天子脚下,而如今的洪武皇帝手下的检校又是极为有威慑力,一个不留神,恐怕连自己也会搭进去。
不过道衍心里还是比较有底气的,在来南京之初,他已经和秦王朱樉达成了协议,他现在暗中是秦王府的首席客卿,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秦王朱樉却是折服于他的见识,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
钱财上面就不用多说了,秦王朱樉并没有多少钱,在南京当皇子的时候,只是靠着固定的亲王俸禄过日子,还有几处御赐的庄园,不过收成并不算多,按说西安是一个能够敛财的地方,但可惜的是,朱樉就藩的时间太短,而且事情繁多,还没有来得及收刮。
但是除了钱财,秦王朱樉却给道衍提供了一定的人脉,除了当初朱樉在京师经营的几处产业中,有着密探性质的卫士之外,另外朱樉的次妃邓氏,却是生为宁国公,死为宁河王邓愈的女儿。
邓愈前年因病在军中病逝,鉴于情分,皇帝让其子承袭了宁国公的爵位,本来应该算是一个闲散公侯,但是偏偏邓愈一直到死之前,都在带兵,手中自然有着一股死忠于邓家的力量,这股力量也被朱樉吸收了一部分,现在京师中,也算是有着一股势力。
这股势力,在道衍来南京之前,秦王朱樉除了留一些家底之外,交给了道衍很多,而且陪同道衍一起回南京的,就有朱樉自幼的伴读伙伴胡强,却是当年胡大海的义子。
当年朱元璋临阵杀了胡大海唯一的儿子,心里还是不太好受,偏偏胡大海无论找了几个妾室,都没有再生养,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朱元璋赐给了胡大海一个子嗣,命收为义子,为其尽孝养老。
胡大海被叛将蒋英杀死之后,胡强没有资格继承胡大海越国公的爵位,却被朱元璋收在宫里,作为弥补胡大海的一个标志,让胡强和众皇子伴读,这胡强和朱樉的关系很是不错,最后终于选择了跟随。
朱樉收服胡强,却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当年胡大海在南征北战期间,虽目不识书,却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军纪严明,曾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胡大海待人诚恳,在众多文官系统中博得了较高的声望,而胡强也多多少少的沾光,很多老臣子怎么样也要给故去的胡大海几分薄面,如此以来,算是朱樉多了一个臂助。
而如今,也算道衍多了一个臂助,想到自己的家底,道衍才放心下来,以有心算计无心,自己这几天只要紧跟着道同,关键的时候阻止一下,而云素长老哪里,自己也能说服,那就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该怎么利用眼前的这个道同,等道衍仔细观察一下如今南京城的形式再说。
只有利益最大化,才值得自己出手,否则还不如不动,以免引起了别人的怀疑,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道同就落入了道衍的掌握之中,而庞煌如今又回到了溧水,胡惟庸也在积极的寻觅道同的过程中。
朱亮祖磨刀霍霍,在赶往京师的同时,在沿途、京师的死士和心腹也开始行动起来,到底谁会先遇到道同呢?谁也说不清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