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谣言(1 / 2)

加入书签

不过听到皇上说到这个份上,两人心里清楚自己是要有所表示了,就比如朱标刚才以兄弟自称,称呼他们二人为一样,皇帝敢这么称呼,他们却不敢应声或者附和,只是按照礼制称臣,还得显出十分恭顺的样子。

朱棡首先退了一步,然后语气低沉的说道:“皇上能有这份心思,已经是足够了,臣回去后,一定以宗人府令的身份告诫宗室约束府中奉公守法,不再让陛下烦心。”

朱棣则不然,他心里明白自己的一切都落入了皇帝眼中,而朱标为什么没有说的太明白,他也不清楚,反正要是换成是他,还不利用这些置人于死地,心里暗暗有些不屑皇帝优柔寡断的同时,也多了一份侥幸,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于是开口道:

“皇上,臣认为应该将《永鉴录》和《皇明祖训》再次分发诸王,严加告诫,再有违反,则严惩不贷,但是朝野的攀诬之风,恐怕也要……。”

朱棡的眉头一皱,马上意识到朱棣想要说什么,心里也是讶然,四弟弟不像那种没有分寸的人啊,为何会说出这般没有分寸的话,开口截道:“朝野攀诬,那也要有些风闻言传,诸王不端,是无可辩驳的,大明乃是朱家大明,皇室乃是天下表率,还是要从宗室着手比较好些,至于攀诬之事,若是惩戒太过,恐怕会阻塞言路……。”

“但是不惩戒,也会助长歪风!!!!”朱标接了这么一句,令两人又感到一阵的意外。于是齐声问道:“那皇上之意……?”

“朕之意……。”

朱标用手掩嘴轻咳一声,改口道:“以有些大臣之见,就算是约束王府中,也难免会遭到心怀不轨之人攻击,大哥我压制这许多奏折,惶恐之心已经生之,更何况今后再有事端。将如何处置,心中的确没有把握。”

“更何况宗室自古以来都受到朝野诟病,皇祖父当初立法严苛,尚不能使朝野心服。鉴于如此,太子觉得,宗人府应该召集王们进京商议宗室诸藩法制完善事宜,请博学大儒、名士旁观,然后将结果昭告天下,使众人知晓,使其不能胡乱攀诬,如此以来,宗室可保永世无忧矣!”

“召集诸王进京?”朱棡脸上变了颜色,朱棣的心里骤然一紧。却是生出一股怒气,心道:“你以为诸王都是傻子吗?进京完善法制,还不如说坐等削藩呢?”

尴尬在一点一点的继续,直到远处的宦官在不安的朝万安亭张望,看看天色。已近申时,朱标知道前往晋王府的銮驾已经准备妥当,因为那宦官正是司设太监,掌卤簿、仪仗、帷幕诸事。

再回头冷冷扫了一眼正在心不在焉翻阅奏折的两位藩王,做出不悦之状站起身来,走到万安亭外,刘超一步亦随。朱标弯身捡起一叶霜红。仔细看着那枯黄的脉络,还是耐心的等待着。

刚才他的提议,的确是触动了藩王们的底线,纵然是朱元璋在世时召见,诸王需要遵从父子、君臣纲常,以朱元璋之威严。还出现谭王自焚、秦王暴毙的例子,更不要说现在的朱标正处在削藩的势头之中。

别说是心怀异志的燕王朱棣害怕,就算是晋王朱棡,也害怕身为宗人府令,召集天下诸王进京。万一皇帝行一些非常之事,那他晋王府就落得个一世骂名了。

所以两个人只能沉默,在那里佯作翻阅参奏诸王的奏折,却是谁也没有看进去,朱标也不说破,再过了一会,让刘超去传了那司设太监过来,问明情由,便随意的走开,仍由那司设太监禀报两位藩王,自己先回寝宫换一下衣服。

申时将尽,酉时未至时,皇帝的銮驾已经到了晋王府,虽然皇后杨氏在午时已经提前通知晋王府准备,还是把朱棡家里搞了个天翻地覆,锦衣卫以及五城兵马司的人员严格控制了周围街道、小巷还不算,原本晋王朱棡自从在洪武年间回到京师后,人显得愈加低调,而且这次寿诞,也是王妃和子女们搞出来的聚会,只是请了在京师中的宗室勋戚,还有一些熟识的大臣,只是计划了十余桌的宴席。

但是皇帝要御驾亲临,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再加上皇后杨氏有意的为皇帝此行造势,暗中也将风声放了出去,世间能不趋炎附势的人能有几个,满朝上下的官员蜂拥而至,晋王府的管家在接到大量礼单的同时,也烦恼不已,此时晋王府上下的行动已经受到了限制,在锦衣卫的控制之下,怎么置办皇上的御宴?

王爷和王妃都不在,管家只好求教于宫中来的女官,哪知皇宫中尚膳监的宦官率领着御膳房的人随之而来,带来了大量的食物材料,将晋王府的厨子们全都清理出去安置,又在王府后花园布置了一番。

待到皇上驾临之时,晋王府后花园已经成了灯的海洋,处处修篁夹道,婆娑摇曳,缀满精致的造型各异的五颜六色小纱灯。穿过一片灯影浮月的池中曲桥,在池边罗列十余座精巧别致的红罗帏幄。

朱标在最大的那座红罗帏幄前接受了百官拜见,虽然没有说什么话,就进入帐中,但是薄薄的红纱怎么能遮掩住幄内四弟壁角上悬挂着小巧玲珑的八角宫灯,靠里两角置立红木花架。一盆春兰秀叶滴翠素馨初绽,散发出阵阵幽香;另一盆山水盆玩,碧漪横舟,峰峦参差,咫尺之间犹瞻万里之遥。红毡地上摆着八把镂花楠木椅夹着檀木茶几。

月色透过红罗纱与幄内灯光交相辉映,袅袅檀香,汩汩流泉,使人仿佛置身仙境。帏幄内皇帝和晋、燕等藩王的推盏交杯、相谈甚欢。

众宾客三哥五成群,按照事先的安排走向自己的,在一片惊嘘中进入帏幄,琢磨不透皇上心思的大臣们,食不知味的不断侧目观察皇帝帷幄中的动静。他们都不明白这次皇帝亲自贺寿的意思,在削藩风声正紧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动作,不免让人有些浮想联翩了。

朱标显然没有想到。如此的一个举动,会在京师百官中造成什么影响,曾几何时,就在晋王府大宴宾客的时候。太常寺卿黄子澄拖着疲惫回到府邸,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没心思与妻儿家小欢聚畅叙,沐浴更衣之后,便钻进书房,命随行家丁将厚厚一摞文书摆到书案上,夫人亲自泡上一杯碧螺春茶,见丈夫沉默不语,眉峰紧蹙,知道他心中有事。没有多说话就悄悄离去了。

正心殿面对燕王的失利,随后皇帝又亲往晋王府贺寿,燕王随行。这一切他都知道,也有不少大臣邀请他一起前往晋王府贺寿,但是被拒绝了。黄子澄自从新皇登基后,就一直把削藩作为自己的志向,发誓要为朝廷除去这最大的隐患,以他心中的傲气,怎么可能再与藩王发生纠葛,平素在宫中遇见亲王,也是目不斜视。正襟而过。更何况去参加晋王的寿宴呢?

不过,皇上的这次举动实在让他忧心,想起了正心殿他和方孝孺、尹昌隆等人的哑口无言,想起了燕王所说的“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之语。再联系起今天皇上的御驾亲临晋王府,黄子澄不由的心里惴惴不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