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何之谓钱(1 / 2)

加入书签

皇帝坐在龙椅上腻味了半天,终于抛开绮思杂念、收收心,开始干点本职工作。

皇帝翻阅了许多历史书志,查找关于发行“纸币”的记载。

《续资治通鉴》上说,北宋初年,在四川地区只能流通铁铸钱,而铁钱的重量比铜钱更重。某商人去四川购物,见到“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按照当时市场上流通的铁钱重量计算,这二万文铁钱大约重120斤。二万铁钱能买到的物品不算多,本身的分量倒是能把携带的人累死。

后来,四川当地有16家富商共同发起、并印制发行了一种“交子”,并开设了“交子铺”。当时的“交子”铺就类似于今天的地方银行一样,它专门为商人保存现钞,并从中收取一定的保管费,“交子”也好像今天银行的支票一样,人们拿着“交子”,既可以到“交子铺”去兑换现钞,也可以拿着现钞,到“交子铺”兑换“交子”。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起源雏形。

最后印刷并发行纸币的权利,被朝廷收归国有。然而当时北宋、南宋时期,时政糜烂,朝廷腐败,财政赤字,国库空虚,发行纸币的权利并没有建立在以相应的金银为货币储备的基础上。每一次新旧朝廷的替换,钞法都是一变再变,只印新钞票,从不回收旧钞。滥发纸币的恶果,直接造成了纸币迅速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无数穷苦百姓手中的纸币。瞬间贬成了废纸一堆。

元代和明朝中期时,统治阶级也陆续发行了许多种版本的纸币,都因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货币对应管理机制,最终结果是纸币被彻底搞臭,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一种很好玩的说法是这样的:明末最后一位崇祯皇帝,想要对付造反的李自成,但是他手中又没有军饷。皇帝就连夜印制了一大摞精美的纸币,可惜却没人肯要。崇祯坐在废钱堆里愁也愁死了,跑去煤山(万寿山)上吊。当时没有梯子,崇祯就把无用的纸币垫在脚底下,终于够着了绳套。皇帝垫脚用的纸币后来被大太监放把火烧给了崇祯,自那以后,地狱里也流行使用冥间纸币了。

皇帝又研究了一会儿关于纸张的各种类型。

北宋苏易简写过《纸谱》,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并与一油藤配用造纸。而元代费著的《纸笺谱》和明代王宗沐的《楮书》里也有不少相关记载。尤其是明代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介绍十分详细。

“……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尺七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纸。……”

肖涵专注而投入地读书,心中不禁赞叹道:

原来那时候早就有石灰了呀,古代人实在是聪明啊。咱从现代过来的,也只懂a3纸、a4纸,印相片的是照相纸,印画册的叫铜版纸……,要说起怎样造纸?可真是七窍通了六窍啊。

皇帝正忙着分辨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等……。

忽然小太监端着托盘,蹑手蹑脚晃进来了。

皇帝不耐烦地扫了一眼:谁又来添乱?本皇帝事情很多,正烦着呢!

原来是双喜进来添茶,皇帝抬眼看着他把早就冷掉的茶杯撤下去,重新换上一杯热茶。

皇帝心想自己读书还挺认真地,连茶水都忘记喝了。皇帝接连喝掉三杯茶,才算解了口渴。

其实也是怪皇帝他自己不好。按照惯常规矩,皇帝的身边一直都有小内侍轮班伺候,不管皇帝想不想喝茶,每隔半刻钟就有人上前来,把冷茶换成暖乎乎的热茶(夏天微温,冬天微烫,总之是保持在那种让人最舒服的温度)。可是这位皇帝非得要一个人呆在书房里,也不传内侍进屋添茶。结果胆子小的太监们全都守在门外愣是不敢吱声。最后还是等到顾大总管忙完了乾清宫诸多内务回来查岗,瞄一眼就晓得行情不对,立刻递了个眼神,叫小徒弟进屋去添茶。

皇帝长时间看书后,也的确有点累了,索性暂时休息一下调整状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