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纸上的审判与反思(1 / 1)
报告文学作家不是法官,但却拥有法官一样正直与正义的情怀。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反反复复否认侵略历史,甚至连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惨案也不断地予以抹杀和虚无化。与此同时,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日本当局不停地参拜供奉有侵华战争战犯阴魂的靖国神社,不断挑战中国人的心理底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每一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作家,都希望能够为还原历史真相、恢复历史理性做一些事情。在我们即将迎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为南京大屠杀首次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首次公祭活动之际,何建明以一位江苏籍报告文学作家的身份,承担起了书写南京大屠杀的重任。
在《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人民文学》2014年12期以《南京大屠杀》为题发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这部皇皇六七十万字的著作中,何建明试图理性地还原历史真实。在面对民族和国家史无前例的劫难面前,在无以抑制的大悲恸面前,作家选择了冷静和理智书写与反思。他就像一名正直的法官,既重视受害方中国方面发现的各种实物证据、遗迹遗存和遗物,重视当年南京大屠杀在场者和亲历者包括中国军人和民众的口述实录及回忆等证据、证人和证言,也重视从施害方——日本侵占南京军人的自述、日记和追忆,日本国内披露的各种档案资料及史料记载等方面更全面地探寻真相,还运用了第三方见证者的回忆、记述——如德国人拉贝的日记、拉贝等动议在南京设立国际安全区的相关史料、美国传教士魏特琳女士的日记等,采取了一种类似于法庭审理时原被告对立双方相互对证、质证、辩论,第三方证人提供宣誓证词、举证、印证等方式,真实复原历史,努力重返历史现场,让读者有一种真切的现场感,仿若亲眼目睹1937年12月13日前后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烧杀奸淫各种滔天罪行。这种法庭审理案件式的写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是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保真求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那些犯下人类大恶的日本人,有些已幡然醒悟,忏悔认罪,并且写下了自己当年所犯的罪孽,祈求得到解脱和救赎。这些当事人的供述或认罪书尽管仍有隐瞒,但都是战争罪犯们自供并认服的事实。然而,更多的没有经历过那场大屠杀的日本人,或者出于为祖宗讳罪隐恶的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等种种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刻意虚化历史,抹杀历史,妄图将杀戮了三十余万中国人的南京大屠杀从教科书中删除,从当下日本人的记忆中删除。这种阴谋决不能得逞。日本人决不可忘记侵略和伤害中国的历史。作为被害方的中国人更不能忘却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何建明的书写,除了如实记录下历史的惨烈和悲恸,呈现日本侵略者这群战争疯子、杀人魔鬼和奸淫恶棍的残暴酷虐与灭绝人性,更是为了唤醒中华民族这一段用血肉换来的沉重的集体记忆。历史,决不能忘却。以史为鉴才能赢得未来,记住伤口才能免遭再次的伤害。反对侵略、维护和平需要强大我们自己。如果中国不进步不强大,中华民族被欺辱被伤害的历史就不可能终结。因此,这是一部提醒国人勿忘历史、警醒中华民族发愤自强的厚重之作。
呈现罪恶是为了抗拒罪恶,还原伤口是为了反对伤害,回到历史现场是为了不让战争和侵略重演,让和平永驻。何建明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除了须如法官一样保持充分的清醒与冷静,心中始终秉持一把公平正义的准尺外,更要如思想家哲学家一样,对历史往事和人类浩劫进行深入的反思。作者的这种反思直接指向当下中国社会,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在如实讲述了南京沦陷前后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战和守军仓皇撤退的情形,以及日军的精心谋划与侵略野心之后,作者反思了造成南京大屠杀大悲剧各方面的原因。
在本书最后,作者更是尖锐地提出《十问国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点上,从中引出一个个沉重的思索:中国人为什么汉奸多?我们的民族是否丧失了血性?我们为何总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内耗为什么比抵御外力强?我们的军队成吗?新一代年轻人应该牢记些什么?还能相信某些日本人他们的假言假语吗?假如侵略者的屠刀再次举起,我们准备好了吗?……这些追问与反思,都是从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引申出来,都是基于历史史实基础上进行的追索与探诘,这是一种可贵的历史的沉思。《十问国人》是这本书读者反响最强烈的一部分,现在网上和微博转载已达600多万人次。读者们认为,我们今天作为一个大国,在发展强大后能不能对自己民族的懦弱、奴性等劣根性进行深刻反思,这一点特别重要。作为一部报告文学,尤其是在处理一个敏感的历史题材上,要让作品更有力量,主要须借助思想光芒的烛照。《十问国人》的诘问尖锐而及时,切中了我们民族性格的软肋,这也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战斗性和批判性。
如果说,只有被书写下来的历史才成其为历史,那么,只有经过不断咀嚼、沉淀反思的历史才真正具有价值。何建明的这部新作其重要价值不仅体现在为读者提供了诸多的新史料,并从对这些卷帙浩繁的资料的开掘梳理中作出了自己的新发现,同时更体现在基于这些新资料新发现所作出的深刻反思。这些思考是我们今天和将来都需要的。因此,《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是一部带着历史理性光芒的报告文学。这样的作品理应传承,警示今人与后人,既为历史和未来立此存照,更是对南京大屠杀侵略者的严厉审判,是为数十万死难同胞树起的一座纸上的纪念碑。这是一次写在纸上的历史审判与反思。
南京大屠杀的血早已干涸褪色了无影踪,然而,大屠杀的往事却远未被全面书写出来。《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以全景式的方式,用审案式的新颖结构,在这方面进行了很有意义的开掘。而更多的历史资源还在等待着文学的进一步开采和书写。记住历史,不忘过去,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工作,也是作为人民良心的作家的神圣职责。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作家拿起笔来,书写我们民族曾经的苦难与辉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