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鹿正肥(十一)(1 / 2)

加入书签

宋教仁轻抚茶杯,细瓷光滑温润如玉,茶水已经不复刚沏时的热乎,有些微凉。会场上刚刚还是议论纷纷,现在却有些冷冷清清。似乎是从孙武提及李想的名字开始,从黎元洪到熊秉坤,所有人的表情都显得有些不自然。虽然他们表情变化极其细微,还是瞒不过宋教仁锐利的眼睛。只有神经大条,或者说向来身性光明磊落的黄兴,还在为他们刚刚客气式的恭维,而洋洋自得,看不到气场的微弱变化。

孙武看似无意向宋教仁提起汉口出大事了,目的便是要等着宋教仁主动问询。

“汉口到底出了什么大事?”宋教仁也不想在跟他们绕弯子,直接问道。如今汉口一地牵扯湖北全局,湖北又是全国的革命中心,孙武透露出来的这讯息已经使宋教仁心神不安。李想的胆大妄为,他知道的,当年还是一名不文的时候便嚣张的说出踏平帝国主义的狂言,在汉口捅出天大的窟窿也可能。宋教仁现在最害怕的是,孙武告诉他李/ 想在汉口与洋人掐起来了。

黄兴听到宋教仁凝重的语气,才知道事情的严重。他收起洋洋自得,浓眉大眼好奇的看向孙武,想知道汉口出什么大事了,搞得所有人看来都怪怪的。

孙武低眉顺眼的也不去看他们,悠然自得的喝起凉茶。宋教仁急的看向其他人,其他人也都装模作样的喝起茶来,气氛变得先前还要冷。有些人是不想开口,有些人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李想在汉口所作所为虽然非常荒唐,但是他毕竟是武昌起义的大功臣,在民间有极好的口碑,而且还不在武昌军政府的管束之列,在坐的人谁也不好说他。

还是黎元洪不想让宋教仁他们太过难看,在这里做好人的说道:“汉口发生一件大好事,租界已经被李想收复。”

收复租界?宋教仁的脸色瞬间变的惨淡,李想果真不知死活的向洋人动刀。黄兴也是脸色微变,洋人的厉害他还是知道的,想当初张之洞在湖广,都是对洋人哄着,顺着,李想的胆子也未免太大。

黎元洪起身蠕动肥胖的身躯,到墙角的书架上取下这两天的人民日报,给黄兴和宋教仁一人一份。

宋教仁的眉头皱成川字,接过报纸便看到醒目的黑字头条,“革命军武力收复汉口租界,列强宣布无条件投降。”然后下面是一张占据半个篇幅的照片,是葛福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瞬间。

人民日报大肆报道汉口激烈的战争,还揭露了满清朝庭与洋人历次失败的窝囊战斗史。两项对比,分外使人读之热血沸腾。

可是此刻的黄兴却感觉不到往日读人民日报时那一丁点的热血,只觉得浑身冰凉冰凉的。李想收复汉口,却是振奋人心,也只是逞一时之快。洋人不只是有十六艘军舰,他们一百六十艘军舰都有余。此事应付的不妥当,便是一场八国联军侵华的悲剧。洋人即使奈何不了汉口,他们可以对广州,上海下手,受到摧残的还是中国老百姓。李想又当如何应付?他必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宋教仁气愤的把报纸拍在桌上,脖子都狰得粗了一圈。“李想也太不像话!先前搞的什么二五减租,就是在扰累地方,他还不肯消停。我们同盟会三令五审的说过,革命就革命,不要惹洋人干涉。”说道这里,宋教仁被气得连连冷笑,“他也却是没有惹洋人干涉,他就是惹洋人开战而已。洋人在战前便说过,要是租界有一点点损伤,就要赔偿一亿一千万两白银。如今把洋人军舰都炸沉十六艘,东洋领事馆被轰成碎渣。这将来要配多少款?又是一个《辛丑条约》,压得中国人喘不过气来?”

宋教仁和洋人打这么多年的交道,对洋人的厉害是心知肚明。也是越了解洋人,就越是害怕洋人。洋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洋人因此把革命军划归义和团的性质,那么这场辛亥革命注定失败。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李想而挑起,李想即使万死也承担不起历史的责任。

宋教仁越想越气,洋人的怒火似乎都已经浇在他的身上,使他本身的怒火快要把理智燃尽。宋教仁伸手指着黎元洪和孙武吼道:“你们为什么就不栏着?由着他胡来。你们都是与洋人打老交道的,还不知道洋人的厉害吗?现在闯下如此弥天大祸,谁去收拾?拿什么去平息洋人的怒火?”

孙武对宋教仁指到鼻尖的手指置若罔闻,鼻腔发出一声轻笑,不阴不阳的说道:“李大帅可是孙中山先生的高足,我们那里管得着,又那里敢管。”

孙武话里话外都是话,连孙中山也带了进来,手指在桌子上咚咚响,“他李大帅特立独行,在汉口设立军政分府,有把我们这些革命前辈放在眼里吗?他做的任何决定,有跟我们商量过吗?他般空了武昌藩库,还有各处官办企业事业部门现银,搞得我们财政困难,这简直便是土匪行径。跟你说了吧,武昌起义就是他私自提前的,要不怎么弄得我们措手不及,手忙脚乱。他这个后辈,一点组织纪律也没有。”

宋教仁一时被孙武说得愣在当场,黄兴也想不到李想胆大妄为到了如此境界,不知该如何插嘴调解。

在座的人对李想凡有怨气的,看着孙武已经开了头,也都纷纷跳出来落井下石。“李想胆大包天,我行我素,从起义当天开始,做事便无组织纪律。起义成功后,他未经咨议局会议的讨论,假借咨议局和黎公名义发出任命书,任命自己为湖北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还发报通电全国。跟着在我们所有人还未察觉的时候,便在武昌拉起部队,卷空武昌城跑去了汉口。”

其实他们当时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看好李想冒冒失失的进攻汉口的计划。当时武昌刚刚光复,内部还不稳定,都认为李想是去汉口送死的。现在振振有词的说来,全是李想的不是。

有人继续说道:“李想在汉口干出的事业,我们也不眼红。不管谁干好了,都是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嘛。我们也从未想过要去汉口分一杯羹,免得世人说我们强了他的功劳。现在他闯出这么大的祸事,我们也不会给背黑锅,他自己去背,他自己去洋人负荆请罪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