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短暂的平静(1 / 2)
从1896年底,整个东亚又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大清继续苟延残喘、ri本继续穷兵黩武、台湾继续闷头不言声、英法美德俄继续为他们眼中的各种利益私下角力。
自从刘芾在宜兰试行了合作社以来,当地的大部分民众都得到了利益,粮食产量和荒地开垦也逐步提高,效果还是显著的,虽然地主阶级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有了前一段的清洗的教训,也没闹出什么大事件。
既然效果显著,刘芾继而又把基隆和台北两个县划入了试点,他打算每年加入一两个县,逐步把这项政策推行到全台湾,虽然这样做肯定会损害一部分富人的利益,不过由于今后台湾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处于战争状中,粮食和人口又是战争的重要支柱,所以只能舍少数,取大多数了。
除了继续推行合作社,在金融上刘芾也采纳了台湾银行行长,海伦娜女士的建议,准备在全台建立分支机构,主要针对小农户和小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并着手准备台湾自己的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
自从1895年花莲至基隆至刺桐的铁路通车以后,由花莲至刺桐的铁路也开始兴建,由于这段山区比较多,所以工期要到97年才能完工。到那时,整个环台湾的铁路将全线贯通,不管是经济、农业和军事,都将成为这条铁路的受益者。等到环台铁路完工以后,刘芾还打算在台湾中部造一条横贯台湾的铁路,不过这个想法还没有经过铁路工程人员的验证,毕竟在这个时代,大型的钻山隧道不是轻易能建的,如果难度太大了,也没有必要用千百位铁路建设者的尸骨去填。
虽然英法德等国对台湾武器禁运了,不过商业上还是不禁止的,台湾盛产的蔗糖和樟脑,作为一种特产,还是很受欧美国家的喜爱,不过由于台湾处于战时,所有出口进口全部都集中到了刺桐港。
截止到1896年底,台湾新军总兵力达到了3万5千人,大半装备了新式的ak-01式半自动步枪,还有几百辆东风皮卡和长江摩托车作为快速支援部队的运输工具。台湾水师总兵力也接近了1万人,除了潜艇和鱼雷艇的艇员以外,基隆、香山、刺桐和花莲的海军基地也驻扎了很多地勤人员。水师的潜艇总数已经突破了一百,分成两个潜艇大队,驻扎在四个基地内,负责各自的巡查海域,不过主要防御方向还是台湾的东部和北部,另外就是在台湾海峡和琉球群岛附近,搜索ri本船只,并在合适的时间,予以打击,这个合适的时间就是四周没有船只经过的时候。另外潜艇部队还有一个小任务,就是跟随着“海伦娜”船运的船只往返于海南岛和台湾之间,为运送铁矿石的货轮护航。
研究所这些年里,先后完善了对“大黄鱼级”潜艇、“海燕级”鱼雷快艇和“i”型鱼雷的改进设计,并利用电磁原理,把原来的“海胆”锚雷改造成一种新的水雷:电磁水雷。
这种被命名为“海星”的电磁水雷,平时定深悬浮在海水中,遇到有船只经过,通过船体对磁力的影响,从而触发爆炸。由于这种水雷悬浮在海平面下面,除了按照布雷图纸寻找,基本无法清除,所以对舰船的威胁比锚雷更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