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彼其娘之(1 / 2)

加入书签

又比如清朝的时候,汉人想要成为旗人,则是必须“抬旗”,这个典故大概可以从铺天盖地的清宫戏里面得知,那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事情,当时被“抬旗”的人,也会将其视为极大的荣耀,便是从奴才变成了主子.......

所以,崔时节这一支硐族人成为汉人,必然也是经过了这么一个“恩赏”的过程,虽然时间的跨度可能达到了数百年,但是一定在府县志上也是有迹可寻的大事!!

纵然这期间曾经历了大卫朝分析崩溃的乱世,文化典籍在兵火当中损失极大,可像是房康郡这种中原的边角地带,反而应该是被摧残蹂躏得较轻的地区。所以林封谨很有信心找到数百年前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尤其他此时还是在天常书院当中,这里的藏书之丰富,估计便是州郡当中也是远远不如的吧。

***

于是接下来的好几天,林封谨虽然是身处闲言蜚语的漩涡当中,却是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频繁的在讲堂和图书馆里面往返,旁人说什么,只当放屁。

这样一来,还真的让人觉得干瞪眼,拿他真是老鼠拉龟无处下口。因为要打击一个人,最好的就是针对他最在乎的东西,这些书生讲究的都是君子绝交不出恶语,顶多就把席子割一条缝隙都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书生就算是要在强烈的愤慨下想要来一句国骂,都是得文言文话的“彼其娘之”,这样对林封谨有什么杀伤力?

再说林封谨吃饭也不去饭堂,自然有家人送来大鱼大肉,住自然回自己的大宅子消受锦缎厚被,更不会和人去挤大通铺,旁人想要阴他又有什么机会,难道是在学堂里面吗?

此时便必须要感谢天常书院的山长申到了,三十年如一曰孜孜不倦的为书院收集书籍,在第七天的时候,林封谨终于从一册四十七年前的诗文集《揽霞园诗会》当中,找到了一条相关的线索。

这个文集《揽霞园诗会》可以说是一群附庸风雅的老头子在相互唱和的作品,其中几乎全部都是平庸之作。看上去也不知多久没人看了,拿出来都是灰尘混合纸屑纷纷而落。

林封谨好容易耐住了姓子,终于在一首诗里面看到这样的句子: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崔将军!

这个文集便是当地的一群老头子所办,这帮人当中,官职最大的也就是做到了一个县的吏目而已,在这首诗里面用了一个“崔将军”的典故,便是要在场的大部分人都看得懂,否则的话,岂不是对牛弹琴?

那么,这崔将军对这些学问做得一塌糊涂的老头子来说,这就应该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就仿佛我们现在一说周天王,肯定第一印象就是周杰伦,不是周星驰周传雄周华健周渝民等周某某……

可是林封谨之前就查遍了史料,历朝历代能够十分著名,流传青史的崔将军,还真的是没有!只有李广李将军,狄青狄将军!

那就只有一个推论可以成立,这位崔将军便应该是本地人,或者长期在本地呆过,所以只是在一个地方有名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就寥寥了。

这就类似于四川的谐星刘德一,沈伐,李伯清之类的,在四川内的名气极大,只是放在了全国就是名声不显。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一共出现了状元几百名,但去成都市新都区一说状元公,便必然是当地的才子,明代杨升庵。

“哼哼,崔将军.......崔家庄!还有崔时节在每次祭祖的时候,都会将一个雕像放在祖宗牌位之上!”林封谨很轻易的就将这几条线索给串联了起来。

他拿到了线索以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重新将这本已经破破烂烂的归还回了书架上,就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忽然怔了怔,又深深的回头望了望书架,若有所思。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