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初窥门径(1 / 2)

加入书签

“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在东方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太极是极为玄奥的一种概念,它阐明了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是以太极之中包含着阴阳、刚柔、奇耦……简直无所不有。

而宇宙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体的阴阳学说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

甚至于整个宇宙的演变,据说也暗含太极的阴阳大道规律。

古往今来很多专门研究太极文化的人都认为,无数亿年之前,宇宙本是一种无极的混沌状态,尔后攸起波澜。不知名的物质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质产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质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

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碰撞使到不知名的物质产生了高温。体积和温度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终于,温度和体积到达了极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大部分极高温度的物质被瞬间推向外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

古圣先贤在文言文中把这个空间称之为“太虚”。“太虚”就是现代人所认识的“太空”。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小部分高温的物质被挤压在爆炸的中心点上。这个中心点亦即是“太7▼style_txt;虚”的中心点,古圣先贤文言文中把这个太虚的中心点称之为“太极”。

从此,宇宙由没有中心点的混沌状态变成了有中心点的太空,这个过程,古圣先贤将其称之为“无极生太极”。

……

这些与太极有关的种种理论与推断,苏心源其实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很多了,毕竟他眼下最擅长的对敌手段可是“太极功法”,除了本身的功法修行之外,对太极理论加深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沉入物我两忘的状态之中,苏心源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位先秦强者对太极功法以及理论方面的所有经验信息,与其脑海中此前就接触过的那一部分相互印证,彼此推敲,渐渐地终于有了些许的领悟,并且在心中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根据这个推测,苏心源认为,所谓的“太极”其实应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真正的先天太极,应该是由混沌之气分化成两仪形成的那种状态,它由先天的混沌之气所演变而来。

而不管是那位先秦的太极强者,还是当今之世那些修炼太极功法的内家武者们,即便拥有暗合太极阴阳至理的内家功法,甚至就算他们对太极阴阳之道的理解也已登堂入室,但体内本无那一缕先天混沌之气,又怎么可能领悟到真正“先天太极”的力量与奥义呢?

再怎么修练下去,能够掌握的力量顶多也就只能算是“后天太极”,或者说“伪太极”!与内蕴先天混沌之气的“先天太极”,有着天壤之别。

而这处神秘虚无空间内所传承下来的五副铁券残图中所记载的,应该正是远古时期真正的“先天太极”之力的修炼之法。

只可惜,那位先秦强者虽然得到了这五副“古太极神功”的传承残卷,但即便是在先秦时期,天地之间都已是很难寻获一缕真正的混沌之气了,以致他虽坐拥宝山,却最终一无所得。

因为这部“古太极神功”所留传下来的五副图画之中,仅是第一副图画的要求,他就根本无法做到了。

这幅图画描绘的是一个盘膝打坐的人体,此人的下腹丹田处,有一个旋转的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