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造反有种(2 / 2)

加入书签

正在向赫斯曼报告印度情况的是印度战线司令官弗朗茨.哈尔德元帅,他是奉命回柏林述职的。8月3日离开德里,4日在孟买参观了一下人山人海的拉不拉目路,8月5日才抵达柏林郊外的措森。

“能镇压下去吗?”赫斯曼坐在办公桌后面,一边翻看着哈尔德带来的资料一边发问。他正在看的资料当中有不少乱哄哄的游行抗议场面,还有一些是关于原印度国民军部队的种种。

印度国民军是德国人自己扶植起来的,本来准备派去印度找英国人的麻烦。可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印度现在成了德国和英国共同的麻烦——这些国民军现在虽然都编入了英印军,但是却保留了团级以下的原有建制,并不在英国军官的控制下,非常危险。

“镇压谁?”哈尔德似乎不明白赫斯曼的问题。“是国民军吗?”

“印度国大党!”赫斯曼说,“能不能把甘地和尼赫鲁抓起来炮决了?”

炮决是印度特有的杀人方式,就是把人绑在大炮的炮口,然后开炮把人轰烂!最早是莫卧尔王朝的手段,后来又被善于入乡随俗的英国殖民者学会了,在1857年到1859年的印度大起义中,英国人就用炮决方式处死了许多印度反抗者。而在1871年到1872年的旁遮普之乱中,又有66名锡克教徒被炮决。

不过在由非暴力活动引发的阿姆利则惨案之后,英国殖民者渐渐变得软弱,不大敢用炮决这种手段大开杀戒了。而且在阿姆利则惨案之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使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印度渐成气候。而英国统治者也变得愈发软弱,不敢采取果决的措施进行镇压。

而拥有后世历史知识的赫斯曼非常清楚,靠妥协退让是无法维持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同样也无法维持欧共体在非洲的殖民统治!

残忍的手段是必须要采取的!

“炮决甘地?”哈尔德看了看赫斯曼,“这恐怕会闹出更大的乱子……这是英国人的意见。因为甘地拥有不计其数的支持者,他是印度独立运动温和派的领袖。英国人认为,这个甘地和他所代表的国民大会党还是有可能合作的。如果消灭了他们,我们将面对几亿愤怒的印度人!”

几亿愤怒的印度人真的很可怕吗?

赫斯曼轻蔑地一笑,说:“印度根本没有几亿可以称之为人的生物,那里只有最多两千万人,剩下的都是不配为人的贱民。”

在印度呆了几个月的哈尔德已经了解一些印度森严的等级了,他点点头说:“路德维希,你说的也对。两千万上等印度人根本没有把那里的下等人当成人来看待,但是那里的下等人却被上等人煽动,成为了对抗我们的炮灰。”

“这才是圣雄甘地最厉害的地方!”赫斯曼插话说。

赫斯曼已经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印度问题,而且他本人基本上也是一个“革命专家”了,因此能够发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之前,印度虽然也发生过一系列的反抗事件,但是参与的群体并不广泛,主要是印度的上层。1857年-1859年起义的主力是土邦王公和高种姓的土兵(当兵也要有种的),1871年的旁遮普之乱主要是锡克王朝的余孽挑起的。而甘地则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将反抗变成了一场全民运动。

因为“非暴力活动”极大降低了造反的门槛——大印度的国情决定了严肃认真的造反活动不是人人都可参与的。

在印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种的,种不好就只能乖乖受压迫,世世代代去伺候种好的人,怎么可以去造反?而且正经的暴力造反是要组织军队的,要组织军队就得有人去当兵。而当兵……那是刹帝利才能干的工作!按照印度教的标准广大贱民根本就不允许去参加印度造反军,只能让种姓达到要求的人去从军。这才多少人?怎么打得过帝国主义?

另外,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是不能白干的,没有这样的道理!革命胜利后必须有奖励,最起码也得分田分地改种姓!凡是参加革命的,怎么都得给提到刹帝利吧?

这一场革命闹下来,印度得多出多少刹帝利?

而且……造反如果可以造出刹帝利种姓,那么大印度还能有宁日吗?

现在甘地、尼赫鲁可以去煽动贱民造大英帝国的反,将来别人就不能“婆罗门、刹帝利宁有种呼”吗?

所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源,根本不是甘地同志高风亮节,也不是圣雄甘地太过软弱,而是大印度的国情决定的。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才能把印度各个阶层,各个种姓的人们团结起来和英国殖民者捣乱。

如果甘地放弃非暴力拉开架子和帝国主义打,印度社会就必然会大分裂!(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