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教育方式(1 / 2)
三月洛阳,少了湿气,多了人气。
数之不尽的人从四面八方的涌入洛阳,形成了车水马龙的景象。
这情景本该年年有,天天有,毕竟这是中都!
但今年今日却非比寻常,其热闹程度可以说是宁朝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因为第一届科举院试即将开始了!
从朝廷发布公文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这两个月来,科举在整个宁朝掀起了一股狂风暴雨,特别是儒林,几乎疯野似的专研典籍,你说只是些十几二十的青少年苦学也就罢了,偏偏,连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名儒,乃至七老八十的老学究都参与进来,还美其名曰,一生研学,实则,不过是也想当官而已。
科举的确没有限定年纪,但凡得到童生资格的都能参与。
要说考试当官,其实一直就存在,如现在太学院的学生,不都是经过地方考核,然后被推荐到太学院的,这制度从汉武帝时期便开始了,不过在晋朝之后,官场成了士族的后花园,这制度就变味了,虽然到了宁朝,虽有所改善,但人是喜欢向往印象中的美好生活,对于他们而且,以前士族过的日子才叫好日子,因此恶性循环,官场还是被士族牢牢把控。
除了没有限定年龄外,还有一点现在没人会注意,也是董策和殷太后下的一个套,便是不限男女!
为此,殷太后早早就开始挑选一些女孩去参加科举,不过这些女孩董策都见过,觉得一般,考个生员没什么,但想要中举人,那可难了,不过她们家世都很好,不是尚书之女,就是侍郎之女,要不,便是参加武举的将门之女。
对于殷太后的做法,董策其实并不认同,不是他看不起女人,而是殷太后太急了,一旦这些女子撑不住场面,便会使其她女子畏惧,就如苏州一样,贤王支持殷太后,让儒林才女走出闺房,可结果,却是清官人先得了名声,导致那些才女耻于共舞,直到近两年才有些好转,不过也是因为有个真才实学,又不在乎名节的女人出现,力压群芳,让世人知道,野花,始终比不过牡丹的!
“可惜,这宁朝洛阳没有牡丹啊!”
“谁说的?”方淑蔚听了董策这句话,不由皱起眉头,道:“我表嫂家里就种有,董大哥若是需要,蔚儿给你去讨一盆来如何?”
董策闻言不由哭笑不得,他不过是一时感慨,而且所言是花非花啊!
不过,这个世代因随历史改变而失去不少,远的不说,就洛阳最著名的牡丹就没有,不是说完全没有,只是没有同在一个历史年代的唐朝那般盛行。
但也有些东西冒出来,如商业比唐朝繁荣,直追宋朝,追其原因,董策认为是被逼的!宁太祖把最富饶的地都赏给士族了,那当地的老百姓吃什么?建国之初,人口少,都给士族打工,可人口多后,士族也不可能养闲人啊,故此老百姓也只能转投商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