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只能牺牲日本人了(1 / 2)

加入书签

说起来,环境和珍稀物种保护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衣食足而知礼节”,如果不是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再加上受教育人口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稀缺,国家可没有那个余力来研究大熊猫......

对于已经奔向小康的华夏共和国来说,在这些并不能直接增强国力的领域开展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满足国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明需要是一方面,还能分流一部分劳动力,减轻一二产业的就业压力。

另外,在这些方面积累的技术和培养的人才,对于国内目前已经开始重点发展的特种养殖/种植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动物学、植物学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实都是全领域共通的。

事实上,若非后者的蓬勃发展,华夏共和国实现小康根本就不可能,毕竟农民始终还是华夏国民的主体,户均30亩旱地或者15亩水田实在不多,就算农业税已经全部免除,光种那些主流作物,收入仍然有限,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小康水准,而仍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实现不了小康的话,就算华夏共和国纸面上计算出来的人均收入再高,又如何能够称得上是“实现”了小康呢?

不过,特种养殖/种植的收益虽高,但是市场容量越远没有粮食、棉花这样的大宗物资那么巨大,干的人数一多,收入就会锐减,而且粮食、棉花这些可都是战略物资,如果农民们都追逐利润不种这些主流的农作物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短暂地鼓励特种养殖/种植之后,华夏共和国政府就又连续出台了多项措施稳住粮棉生产,只针对这些主流作物的完全免除农业税政策只是第一步,更让那些只会种田的老实人惊喜万分的,是化肥、农药和良种开始降价,而且还是连续几波,据说1916年后甚至会完全免费......

其实李晖早就想这么做了,因为这一来可以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致于出现农业税免了之后却因为化肥农药和种子涨价而仍然挣不到几个钱的操蛋情况,二来还可以更加方便地管控化肥与农药的施用量(免费供应是有限额的,超过定量的就得自己出钱购买了。),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只是此前中央政府的财力、或者说是中国的工业实力还没那么强大,但是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行,看似苛刻的条件不知不觉间竟然水到渠成了......

就算小农经济效率不高,30/15亩每户的耕地也实在不多,但如果除劳动力外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收获多少就能赚到多少,那农户的收入依然是颇为可观的。如果以李晖穿越前的粮价与亩产计算,农村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纯收入轻轻松松就能超过5万人民币,这无论如何都不能说低了,何况现在这个年代毕竟还早,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工业品与农产品的差价(准确的说,应该是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效率之差。)都远没达到后世那么夸张的程度,实际收入算下来只会更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