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拉拢(1 / 2)

加入书签

刘永安见到于正昌,自然也勾起了之前在逛花灯的时候遇到于正昌时不甚美好的回忆,晚上和王菁商量道:“宿州有很多可以赏玩的地方,不如咱们在这儿消磨半天再启程?”

王菁道:“行。我问文姐姐他们的意思。”

哪想话未说完,文氏就过来了,“听说宿州这座古城,不仅是嵇中散的故里,更是老子、庄子的论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夫子游学的轮迹,还是闵子骞成为圣人高足“七十二贤”之端,也曾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妹妹可要留下来游玩一番?”

王菁听她这么一说,也来了兴致,“我正准备去跟姐姐商量这件事呢。”

五人同行,四人要游古城,郭之兴便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其实,宿州可以游赏的地方远不止这些,等到跑堂的介绍,那就更多了。

“若是您想烧香拜佛,本城有十多座寺庙;若是想探险,有皇藏峪可选;若是想怀古有虞姬冢可去……”

文氏道:“咱们就随处逛,走哪算哪。”

哪想不知不觉,他们居然走到了闵子祠,有个穿蓝的少年人人正在祠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鞭打芦花”的故事。

“闵子十岁丧母,大冬天的时候,后母给自己的儿子穿棉花,给他穿芦花做的袄,后来闵子喊冷,闵父拿鞭抽儿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芦花,决定休了继妻,闵子骞劝说父亲‘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后来继母被他感动,对他比亲生儿子还好。”

王菁道:“棉花最早是《宋书》开始有记载的,而闵子骞却是春秋时期的孔圣人的高足。由此可知这个故事是后人编出来的。”

王卫平道:“还是妹妹通透,愚兄弟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是很受感动的,根本没往其他地方想。”

“再比方那埋儿奉母,郭家本有三个儿子,家道殷实,那大儿子却将财产都分给两个弟弟,本来这事情也无可厚非,不能养活家人,还找理由要埋掉儿子只养母亲,这样的人居然感动了上天,赐他黄金。自不量力,爱慕钱物,异想天开,钓名沽誉。”王菁继续说道。

她正说得高兴,只见那原本还在讲故事的人,径直走了过来,将他们拦住了,怒目相向道:“你们这样的人,根本不配站在这儿。”

王菁漫不经心地看了他一眼,“既然是纪念先人的,本就不该供外人品头论足,闵家能意识到自家的缺点,孺子可教也。”说完果真转身就走了。

那少年被王菁堵得哑口无言。

王卫平暗道一声“不好”。

闵家在宿州根繁叶茂,朝中做官的人不知有多少,闵子祠历代受人崇尚,在士林中声望一向很好,如今被王菁这么质疑,难保不会恼羞成怒,暗中报复。

王卫平夫妇心中这般想,却不说破,只道:“也逛差不多了,咱们也该继续赶路了。”

文氏道:“正是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