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采访(2 / 2)

加入书签

面对眼前这群或恬着脸询问或语言威胁的同行,这位曾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国采访过他国政要的新华社精英面带微笑,举止得当,以一当十直接将这群渣渣清出了半岛酒店,让已经焦头烂额的半岛酒店外籍当班经理竖起了大拇指,“你的,厉害厉害!”

一边用英文谦虚,新华社精英一边在心里吐槽,你一个英国人学什么小鬼子!

而戈文不在半岛酒店又在哪儿呢?

那天晚上金庸向香港的文化界介绍了戈文,当时在场的除了一众作家、评论家之外,还有香港几大纸媒的总编或编辑。

而能够被《明报》老板金庸认可和邀请的纸媒编辑们那个不是精英又或者说是人精。

面对突然出现的戈文,这些编辑早在第一时间就反应了过来,香港近期的热点看来就全在这个人身上了!随后大家在晚宴上和戈文各种互动,并且还对竞争对手各种扯后腿。

当时《明报》的总编辑王世瑜眼见情况不妙,而老板金庸却只顾和一群文人扯什么立法,只得连横合纵,与众纸媒编辑定下合约——公布戈文的身份,必须由《明报》来!等《明报》公布了戈文的身份后,大家一起对戈文进行一次采访,至于采访怎么写,各凭能力。至于再往后各家想对戈文进行专访,就由戈文自己来点兵点将。

王世瑜这个最大限度避免内耗、保证公平的办法得到了包括《星岛日报》、《东方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一众纸媒编辑的一致认同,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一幕。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穿着休闲的戈文靠着椅背坐着,他面前的桌子上一杯咖啡正散发出浓郁香气。在圆形桌子的对面,或站或坐着好几个人。有人拿着相机正在拍照,有人握着笔快速的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还有人注视着戈文好奇的问着问题。

“所以你还是巴金先生的徒弟?”一个记者几乎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用略带嘶哑的声音重复道。

在这个记者的旁边,其他人也都是一副惊喜若狂的表情。

也无怪这些记者激动了。

那是巴金啊!

整个香港,如果说哪位内地作家的名气最盛,最让香港人敬佩的,那非巴金莫属了。

自1953年,香港中联公司改编了巴金的同名小说《家》后,巴金的作品就陆续在香港被改编成电影。而且早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巴金的作品,《繁星》、《香港之夜》、《鸟的天堂》、《机器的诗》、《灯》等等等等,说巴金影响过香港好几代人,那是丝毫都不夸张的。

而等香港自七十年代末和内地恢复通信以来,巴金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香港报纸上开辟专栏的作家。他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的《随想录》专栏,引得香港的报刊竞相转载,并迅速掀起了长久不衰的“巴金热”。

现在大家竟然从戈文的口中得知他是巴金的弟子,这样的新闻一旦刊登,势必在香港掀起巨大的波澜。

“呃……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戈文被周围好似吃人的目光盯着,有些不自在的换了个姿势。

“没有没有。”

“挺好的。”

“我可是非常崇拜巴金先生的!”

“……”

几个记者刷刷刷的在本子上记了下来,然后一个记者又问道:“你觉得巴金先生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戈文想了一下认真回答道:“是他的精神!良知、责任、自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戈文,从《大国崛起》一文能看出你对国际形势和政治也有一定的研究和思考,请问戈文你对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们有什么建议或者看法吗?”一个记着突然将话题转向了现在香港很多人关注的基本法起草上。

戈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早在知道有这样一次采访时,戈文已经预料到自己势必躲不过这样的问题,他还专门为此向艾青老先生做了请示。

戈文还记得当时艾青老先生并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回答,而是聊起了那天晚上宴会最后的思想意识争锋,然后问他是否认可那些所谓的民主派的言论。当时戈文当即就摇头说,如果真的把香港交给那些夸夸其谈的民主派,恐怕香港很快就会变成民粹,继而失去繁荣和稳定的局面。等戈文说完,艾青老先生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然后欣慰的告诉戈文你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足够了。

“纵观整个历史社会发展,‘一国两制’这样的制度都从未出现过,这种科学构想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空前的。我觉的香港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再有就是现在香港人的政治制度也不是实行的英国制度或美国的制度,所以今后也不应该照搬西方的那一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提交草案……”(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