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李凡写诗(1 / 2)

加入书签

千度李凡贴吧。

“怎么现在叫李凡的都这么牛啊!这里有个童话作家、漫画创始人李凡也就罢了。怎么《明天会更好》的词曲作者也叫李凡啊?”

“是啊。这些媒体也真是的,报道了那么多也不见关于那个李凡的任何报道。”

“音乐大师嘛,估计年纪已经不小了。早已看透这些虚名,不想被媒体打扰吧。”

“可惜啊,希望李凡大师能够多创作一些这样的歌曲出来。说实在的,我现在心里都还有些不平静呢。”

“是啊,希望以后还能听到李凡大师的作品。”

“……”

“哈哈!大师不喜欢被人打扰,我们就不要去打扰了。大家快来看这首诗,‘因幕起,因灯亮,因众人的鼓掌,才发现,我的歌,竟然是,这一剧中的辉煌!’怎么样?有没有被惊艳到?”

“哇!楼上。这首诗是哪里来的?”

“哈哈!这是我在李凡的微博上看到的。难道李凡先生还会写诗?”

“这首诗很明显就是为《明天会更好》写的。而且,似乎是以词曲作者的身份写的。哇靠!难道此李凡就是彼李凡?”

“楼上别扯了,李凡先生才多大?那首歌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是不可能写出来的。这首诗应该是李凡先生自己的感悟。不一定非要是原词曲作者才可以这样写。因为,这首歌属于李凡大师,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楼上说的对。不过李凡先生什么时候又开始写诗了?”

“应该是一时有感而发吧。不过写得是真好。我得赶紧去围观一下李凡先生的微博。哈哈!”

“走,走,同去,同去!”

“一起,一起!”

……

李凡惊愕的发现,自己把那首诗发表在微博上没多长的时间。下面居然已经有上百条的回复了。

“哈哈!李凡先生写得好。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楼上脸皮也太厚了。不过,我现在才知道,李凡先生的诗也写得这么好。”

“李凡先生,再写几首!”

“李凡先生会些古诗吗?我喜欢古诗。”

“对对对,还是古诗好。比现代诗好多了。李凡先生写两首古诗给我们看看。”

“……”

李凡有些哭笑不得,他还真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想用这首诗向原作者致敬而已。

不过说到这个世界的诗嘛。李凡还是有所了解。

这个世界的诗歌发展历史也和前世大致相同。

依然是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战国时期的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然后是汉代的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多用五言形式写成。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在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到了两晋时期、南北朝时期,诗歌进一步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诗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而“声律说”的盛行,则表示诗歌创作开始注意音调和谐。这也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到了唐朝,诗歌终于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繁星,唐诗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再然后,宋词、元曲、明清诗歌在华国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直到清末以后,华国的诗歌发展才与前世截然不同。

不过,诗歌发展史虽然相同,但其作品数量和诗人却有着较大的不用。

比如这个世界的《诗经》里面收录的诗歌只有200多首,并不是前世的305首。

楚辞的杰出代表《离骚》,这个世界没有。

有前世诗歌史上的“双璧”之称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这个世界也没有。

在唐代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宋代也没有苏轼、辛弃疾等伟大词人。

……

到了现在,华国人民依旧对古诗情有独钟,而对现代诗歌不怎么感兴趣。那些著名的诗人也多是以写古诗为主。例如现在诗坛很是活跃的著名诗人莫白,就是如此。

华国人民更喜欢古诗,倒也让李凡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他其实也更喜欢古诗。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代诗歌就不好。而是古诗更有“诗”的感觉。

“写诗吗?应该会写的吧。”看着微博下面那些留言,李凡如此想到。

毕竟,他的脑海中有那多前世的经典诗歌。如果不能出现在这个世界,确实是一种遗憾。

没多长时间。当李凡再看微博的时候,吓了一跳。

那些留言已经开始刷屏了。都是让他再写一首古诗的。

“再来一首古诗!”

“我们要看古诗!”

“再写一首!”

“……”

数百条留言基本上全是这样子的。当然,也不一定就有这么多人想看李凡写诗,一些人只是跟风,觉得好玩,在那里瞎起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