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李渊(2 / 2)

加入书签

当初……

这种例子很多很多,总之,李渊非常的平庸。整个建唐过程都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并指挥的,没自己老爹、兄长什么事,自己是任劳任怨,最后还被他们打击迫害。

但李渊是个平庸的人吗?显然不是,李渊很会韬光养晦,深谙道家思想。

太原作为长安、洛阳东西两京的北方屏障,不仅负责抵御突厥人的入侵,而且还出产良马,是国内最重要的牧场,可以说是全国精锐骑兵所在。

隋炀帝就是因为知道这位置太过重要,不能随便任命一个人就完事。最后,李渊因为能装,隋炀帝很是放心地让他去了太原。

李渊身处兵家要地,负责抵御突厥。每次突厥来临,燃起狼烟的时候,平日享受酒色财气的李渊就来了精神,立马带兵出阵。当着全军将士的面,一顿弯弓连射,把突厥前锋几人全射下马来,隋军士气大振,每次都逼得突厥铩羽而归,占不了便宜。很快他就把河东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天下大乱,狼烟四起,许多人都劝李渊造反,但李渊并没有造反,而是结交了很多商人,其中武则天的父亲就是在那个时候跟李渊结实的。李渊靠着富商们的支持,招兵买马,甚至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很多钱,让他们四处结交豪杰,只要有点本事的都不惜重金,尽量的招揽过来。

而且李渊很能忍,一直没有着急动手,能忍者才能成大事。李渊做到了!

等到时机来临,李渊准备动手了,他又展现出比其他各路势力高明的眼光,出兵直指隋朝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关中。可以说他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成功了。而当时,窦建德和江南反抗势力都在忙着建立自己的政权,称王称霸;瓦岗军则忙着同洛阳的隋军决一死战。

虽然他们的实力远超李渊,不过很可惜,他们都没抓住要害。

李渊很乐意看着这帮人继续和隋军纠缠,为此他还给李密写了一封极其谦卑的信,在信里极力赞扬李密英明神武,说:您是反抗隋朝****的中流砥柱,是我们这些人的老大,以后我们就都跟着李老大混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我愿意帮您把西京长安攻下来送给您……说得李密好不得意,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已经是天下第一人了,更加卖力地和隋军厮杀。李渊则很顺利地攻进长安,站稳了脚跟。

典型的渔翁得利!那些人到死也没觉悟出李渊的老谋深算。

不过很可惜,李渊有一个弱点,就是太重感情,这一点从他处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就能看出来。也正因此,导致了他最后的下场。

有一次,李渊在抵御突厥中失利,隋炀帝大怒,派人要把他绑到江都,砍脑袋。按理说,太原已经是李渊的地盘了,他要想反抗,那几个所谓的使者根本就不够干。可是,李渊很老实地让人绑了,一点也不想反抗。李世民急了,劝他杀了使者,立刻举兵造反。而李渊却摇了摇头,说:“你哥哥还在人家手里,现在举兵不是把你哥给害了!”

还好最后隋炀帝没有杀他,让他继续担任留守,抵御突厥。

从这里可以看出,比心狠手辣,李渊不如刘邦,刘邦为了跑路,想都没想就把自己儿女扔下车,而李渊宁愿自己去死,也要保住自己儿子的一条命,两个人性格差异如此巨大,导致两人结局的不同。开国皇帝都很无情,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除了自己谁都可以牺牲!在这一点上,李渊还比不上他儿子李世民。

李渊很不会处理家庭矛盾,尤其是涉及到皇位的矛盾。

他顾及骨肉之情,却不知道在皇家没有什么骨肉之情,皇帝的位子只有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其他的都是臣子,即使是你的叔叔伯伯见了也得行礼。李渊是个好父亲,可在处理储君的问题上,历史不需要一个好父亲!

李渊极力维持李建成的储君地位,可是却不忍心罢黜劳苦功高的李世民。他不断地给李世民加官厚赏,最后居然还出了个馊主意想把天下一分为二,让李世民掌管东部。这能让双方接受么!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李渊的任何精明之处,只看到一位老父亲在苦苦地弥补着儿子们之间的关系,他只希望家庭和睦。

可惜,儿子们年轻气盛,哪里懂得父子兄弟人伦之情的珍贵,双方招兵买马,磨刀霍霍。李渊还没决断的时候,儿子们已经自行分出胜负。自己最后也被逼得交出权力,退居二线,当起了逍遥自在的太上皇。

面对巨大的丧子之痛,李渊无奈地接受了现实。也许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不禁地泪流满面,想起李建成、李元吉,独自悔恨吧。

李世民呢,虽然他最后成功了,可是,他对当初老爹偏袒长兄,多少有些怨气,更重要的是,他靠发动政变登上皇位,必须要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他只能不停地想办法,开动脑筋,让史家改写建国史,抓住李渊的“平庸“大做文章,把李渊写得很昏庸,甚至还有些猥琐。

从李世民开始,修史成了官方的事,私人不准私自编修史书。李世民乐此不疲地让手下编写史书,正史二十四部,唐朝所修就占了三分之一!看来李世民也是修上瘾了!

不知道李渊是否知道自己居然被儿子这样描绘。即使知道了也无可奈何,除了心里发几句牢骚,也只能装作糊涂的样子吧!

人生难得糊涂,有时候糊涂也并非不是一种幸福!

再加上,李世民太杰出了,杰出得完全盖过了父亲李渊的光芒,李渊的平庸也逐渐成了一种定论,后人懒得去细究这定论是否准确。

历史上,但从李渊的陵墓上,还是能看出端倪,李世民的昭陵选的是巍峨的山岭,而给自己老爹,只是堆了个土包子,规模上有天壤之别!看那气势宏大,仿佛与天相接的昭陵,很少有人知道离此不远还有座土坟,那里也埋葬着一位帝王,他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献陵一直就这样被冷落着,孤独地尘封在历史的角落里。

历史就是如此,谁真谁假,又有几人能说得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