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迁都(2 / 2)

加入书签

能见到徐灏亲口承认吃瘪,朱高炽乐得哈哈大笑,边笑边被四个小黄门费力搀扶着去了奉天殿。

徐灏渐渐收起笑容,他总感觉朱高炽属于病态性肥胖,这可是非常影响寿命的。

叹息着去了内宫,皇后张氏忧心忡忡的道:“一下雨宫里就积涝成灾,很多宫殿的地基也塌陷了。瞻基说与其花费重金修缮皇宫,不如遵照先帝的遗愿,在北平筹建紫禁城,等建成之日迁都北方,御守国门。”

徐灏想起姚广孝曾含糊其辞的说过,朱瞻基貌似和他爹八字相克,看来果然不假。朱高炽虽然出生于北方,但他少年时一直住在金陵,是以不愿意迁都。反而朱瞻基自幼便崇拜祖父,即使懂事后就住在金陵,却一心要回北方。

迁都北平有利有弊,从战略上来讲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供养北京的成本太大了。

要想迁都先动员近百万人修挖南北大运河,此后需以举国之力供养,修建规模庞大的皇宫,迁徙天下富户进京,文武百官都需要安置等等,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最主要的是随着朱棣故去,以南方人为主的官员们指定不愿意,除了朱棣外谁能一言而决迁都?

估计雄心勃勃的朱瞻基眼见说服不了父亲,转而求母亲来找徐灏,如果徐灏同意又说服了朱高炽,那么此事就算成了一半。

问题是徐灏为何要关心迁都呢?上辈子一介草民委实对皇城根没啥好感,天子守国门让人听得是热血沸腾,奈何自永乐朝之后。明朝就处于防守的一方,国土面积不增反减了,这个守大门有什么意义嘛?

迁都北平确实能让朝廷对边关的控制力度大大增强,对防御北方更加重视,但徐灏不以为是什么好事,明朝末年的历史足以说明一切。

总之徐灏不赞成也不反对,朱瞻基你有本事就强行迁都,没本事就老实在金陵做你的皇帝。

不迁都或许就没有英宗被俘虏,正德四处瞎胡闹,至于说北平一旦被占领了怎么办?凉拌呗。有种就轰轰烈烈的赶走侵略者,没种就老老实实的做亡国奴,这和迁不迁都有一毛钱的关系?

反正历史已经证明,迁都北平也没阻止明朝的灭亡,因此徐灏也就不愿多事了,煞费苦心能管得了两百年后?

于是乎,徐灏很不忧国忧民的打起了太极拳,说道:“北平乃先帝龙兴之地,必须加以重视。但迁都与否事关重大,臣身份敏感就不乱表意见了,这得陛下和大臣们商议。”

张氏皱眉道:“北平得有人坐镇,我怕重现?”

徐灏马上说道:“此等事绝对不会再生了。嫂子尽管放心好了,先帝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

我身为外臣,这事也不便开口。至于修缮皇宫,如今国库丰盈。花些钱不妨事,只要不奢侈营造新的宫殿园林,朝臣们也不会有意见。臣告退。”

出来后派人去张家知会一声。明日再登门探望,或者安排人手让大姐回娘家小住几日。

派人通知王骥他们来徐汶的新家,他先带着人过去。

徐汶选择的宅子位于内城的繁华地带,据说花了一万多两银子,高巍巍的青色外墙,大门两旁结着彩楼。

下人们远远瞧见徐灏策马而来,赶忙吹吹打打的迎接,还放了三声炮。

约有二十来个家人分两边站着,徐汶一身簇新的员外服,笑眯眯的站在石阶上。

很多百姓驻足围观,徐灏甩蹬下马大步走了过去,笑道:“大哥安好。”

徐汶说道:“你来得早,老太君太太们还未过来呢,你先吃杯热茶,等二叔三叔来了后再一起进去参观参观。”

当下徐灏在门房里和徐汶吃茶聊天,不一会儿徐淞骑马而来,说道:“徐海跟着车队,大概半个时辰就到了。我爹去了皇城等二伯下朝,我现在就赶过去。”

说完徐淞马不停蹄的走了,6续有徐家宗族兄弟拎着礼物来贺喜,徐灏没想到全族人都惊动了,吩咐李冬去通知王骥,今天的聚会取消。

一群衣衫华贵的男人在门里门外旁若无人的说说笑笑,大说特说徐灏仗义,为了徐泯不惜进了顺天府的事儿。

徐家二女婿李茂如今在通政司做官,大哥李芳官拜京卫指挥使司从五品的镇抚,朱高炽还准备赐还李家的韩国公爵位。

因此刘茂和刘智渐渐以李芳马是瞻,近段时日来往频繁,三人臭味相投便称知己,而李茂则不愿意和他们亲近。

徐灏有意把现在的宅邸还给李家,爵位的赐还,继续鹊巢鸠占没什么意思。可是临清公主和李茂极力反对,而京城里上哪去找类似的宅邸?就连稍微好点的空宅都早已赏赐光了。

朱高炽打算拨给一块土地以修建新的英国公府,或是给李家建个韩国公府,因涉及到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的颜面,难免有些踌躇,连带着爵位也就这么拖着。

徐灏一直没说什么,要不是碍于家里人都不愿离开繁华的京城,他真希望能返回萧家村。

以往李芳不怎么待见徐汶,现在见了徐汶则亲热有加,故意大声说道:“好一座宅子,徐老大就是仗义。”

这话明显是说给徐灏听的,徐灏当做没听见,笑了笑转身进去了。

李茂见状皱眉道:“大哥你不要乱说话。”(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