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 董卓起私意(1 / 2)
董卓在当年“广宗之战”失败被解职之后,通过多年与羌人乱军的厮杀,立下不少功绩,再次得到了比原来更高的军职。随着官位的上升,部下规模的扩大,作为人之常情,董卓的野心也随之而扩大。
本来,对于汉室朝廷,董卓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作为一个出仕几近三十年的老将,对于朝廷的命令,董卓从来都是乖乖听话的。
可是,在一次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事件之后,董卓心中对于朝廷的态度,猛然有了巨大的变更。
中平四年,凉州叛军内部发生了巨大的权利争夺变更。
在这场激烈而短促的兵变中,老谋深算的凉州名士韩遂,顺利的诛杀同为名士的边章和羌人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随后,韩遂又运用高超的治军手段,成功的将原本归属于不同首领的十余万羌汉联军,有效的整合成一个整体。
第一次拥有了统一指挥的凉州乱军,实力大增,轻松的逼降了陇西太守李相如,兵锋直接威胁到司隶西部三辅诸郡。面对势力大涨的凉州叛军,当时担任了司徒的名士崔烈,居然上书朝廷,要求放弃凉州,以节约朝廷的军费!
这件事情,给了在前线战斗的董卓很大刺激。
——老子在前线打生打死,为大汉保卫边疆。可是朝堂上,居然有人一开口,就要丢弃整个凉州!?
——没了凉州,老子这个凉州人,还有家吗?
——没了凉州,老子这个凉州人,还是大汉人么?
——没了凉州,老子这个凉州人。还能得到功名吗?
虽然,司徒崔烈的这个意见,很快就被担任议郎的凉州名士傅燮一句::“斩司徒,天下乃安!”给顶了回去。但是在董卓的心里,居然能让人提出这种脑残建议的朝廷,突然间变得不再可靠了。
——怎样才能让朝廷不再有放弃凉州的想法呢?
满肚子窝火的董卓。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亲信兼女婿的智囊李儒。李儒听了他的问题,先是屏退左右的侍从,又仔细检查了周围,确定了没有问题之后,这才悄悄的在董卓耳边说道:
“若是大人1控制了朝廷,不就……”
李儒的话,让董卓恍然大悟,差点儿拍案而起。
但是。董卓随后马上泄气的坐下来。他只是边地的一个武人。在当今这个出身比才能更重要,士人比武人更高贵的年代里,董卓这个武人想要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实在是难如登天。
而且,就算董卓能够顺利的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他也没有自信,能够掌控得了朝中那一班老奸巨猾的宦官和世家。这些不是杞人忧天。在董卓之前,已经有一位前车之鉴。那便是:
——“凉州三明”之一。前太尉段颎。
董卓自认比不上前太尉段颎的功绩,也不觉得自己的政治能力可以超过这位老前辈。想到就连段颎这样杰出的武人。都在朝廷的争权斗争中,落了个“下狱而死”的下场。董卓真心不觉得,自己真要进入了朝堂,下场会好过段颎。
但是,女婿李儒随后的说明,帮助董卓确定了未来奋斗的目标。
李儒字文优。也是当年“党锢之祸”的受害者之一。由于他在凉州避难时,娶了董卓的女儿为妻,所以户籍被算在了凉州,无法在其他地方得到推荐资格,也就更不用说出仕了。这样一来。李儒也只好死心塌地的跟着岳父大人混了。
面对老丈人的顾虑,李儒为董卓分析道:
“凉州边地,以及关西诸州,文教不盛,故此学经有成的士人稀少,不足以与关东抗衡。然而,世人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可见关西所长,在于武人。”
“如今汉室朝堂,固然为世家宦官所把持,却因连年战乱,府库空虚,无力有效统御天下。自从黄巾之乱以来,朝堂权柄,慢慢下放地方州郡。当前,地方州郡之力,已经有抗衡中央朝廷之能。唯州郡官吏沿袭旧俗,不敢越雷池一步,故朝堂之上,尚不以此为意。”
“然地方州郡一旦发作,朝堂虚弱之势,必将暴露无遗。那时,州郡各行其是,必为常见。”
“大人手握兵权,麾下虎威,足以震慑州郡。若能趁朝堂诸势力相互倾碾之际,统帅大军入京,以兵威慑朝廷,未必不能掌控朝堂。到时候,大人奉天子以令诸侯,则卫青、霍光之事,大人亦可为之!”
董卓表面粗豪,那是带老了兵的习惯问题。要说他的文字水准,其实倒也不差。毕竟,董卓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时任司徒的袁隗手下当过掾吏的。对于女婿这番话,他自然听得懂。而且,在仔细考虑过后,董卓发现,李儒所提出的这个思路,真是很有可能行得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