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终离乱从头说(1 / 2)

加入书签

曹操原本是可以接受董卓“骁骑校尉”一职任命的。兵权这东西,谁不喜欢呢?

但是,董卓不应该在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以前,先处理掉了两位何进的心腹部曲将。

诛杀宦官的功臣之一,大将军府司马吴匡,因为在袁术的挑动下,杀死了车骑将军何苗,事后被董卓以此为借口下狱,背着“擅杀大臣”的罪名,在审讯中拷掠而死。

另一位大将军何进的部曲将张璋,则在董卓一上台,就被明升暗降的发配到交州日南郡去当郡守。在那种蛮夷横行,瘴气丛生的地方,张璋这个太守的日子,未必有普通的雒阳百姓过得好。说不定没有多久,就会传来张璋感染瘴气,不幸病故的消息。

董卓想要尽可能掌握何进残余部曲的心情,曹操完全能够理解。只是,对这样两位有功无过的领兵将校如此严苛,却让曹操不由得生出“兔死狐悲”的心情。更何况,曹操与两人都有数面之缘,算得上薄有交情。这两人的遭遇,让曹操更是警惕万分。

如今,董卓为了彻底把握西园军的兵权,又要招曹操去当什么不明所以的“骁骑校尉”。曹操心里比照了一下吴匡、张璋二人的下场,觉得还是不参与的为好。

而且,根据曹操的耳闻,大儒蔡邕的出仕过程中,董卓可是威胁他“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这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你蔡邕要是敢拒绝征辟,我董卓可是能灭你满门的啊!

还有前任尚书令卢植,因为在朝堂上反对董卓废立天子,差点儿被董卓当场动手砍死。若非蔡邕及时劝解,只怕卢植不光是只丢掉了官位。就连老命都保不住呢!

这样一个不能容人、刚愎自用,却又脾气暴躁、迷信武力的当权者,绝不是好伺候的。曹操可没有把握,自己不会无心之中,就触怒了对方,从而惹来杀身之祸。

而且。董卓的执政经验短缺,曹操并不看好他套用军中的那一套方法,真的能够将天下治理好。外加跑路到冀州去的袁绍,也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家伙。以他与董卓之间的竞争,双方关系彻底决裂,那是迟早的事情。

两者对比,相较于董卓,曹操当然愿意选择更加熟悉的袁绍来追随。

正好此时,曹操的老爸曹嵩。派可靠家人给曹操带来一封密信。别看曹嵩只是宦官的养子,出身不太光彩。他的政治嗅觉,可是被多少人暗地里羡慕不已的。

在灵帝死后,曹嵩知道多事之秋来了,立即便辞官回乡。他听说了董卓入京后的种种情形,特地写信给曹操,要曹操暂时蛰伏,以避风头。

曹操见政治经验丰富的老爸都如此认为。自然就下定了决心。于是,他给董卓写了一封辞职信。想要暂时避开朝廷里的这摊浑水,回乡观望一二。

将辞职信送到相国府以后,曹操明白董卓这人有时候脾气不好。如果董卓觉得曹操这样做,是不给自己面子,说不定会派人将曹操直接抓回相国府。到时候曹操是反抗呢,还是不反抗呢?

为了避免这种不妙的结果。也为了避免与董卓直接撕破脸的行为,曹操在深思熟虑以后,决定当信件一送出去,自己立刻轻车简从,动身离开雒阳。返回老家谯县。至于家眷等人,则让他们慢慢在后面赶回来便是。

在曹操想来,自己既然人都离开雒阳了,身为相国的董卓,应当不至于还要如何作为吧?

然而,曹操这一次,可是对董卓的操蛋性格估计不足。当然,也算是曹操运气不好,正碰上董卓气不顺的时候。正在恼怒中的董卓,一见到曹操写的辞职信,越发是怒火高炽,痛骂道:

“阉竖之后,也敢在吾面前拿大!敢跑?发文下到州郡,以曹操畏罪潜逃之故,全力缉拿曹操!”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董卓居然如此恼火,以至于迁怒于毫不相干的曹操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