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面子里子(1 / 2)
“本宫之前示弱,一来为了洗清了本宫嫌疑,毕竟这是最后得利的人,可有本宫,就凭这一点,本宫就很有可能出手;二来为了降低别人的戒备,让她们以为本宫心软好欺负,这样才能暴露出她们更多的狐狸尾巴出来,让本宫抓住;三来又铲除一个对手,何乐不为?”肖皇后轻笑道,显然现在肖皇后的心情还不错,不然也不会解释这么多。
无论是德妃被江太后干掉了,还是现在被干掉的赵氏,对她来说百利无一害。这两个人由始至终都是肖皇后的心腹大患,能有机会除去她们,肖皇后自然不会轻易的放弃,哪怕为此失了一点面子。
这面子能值几斤几两?
对于有些人来说重于千金,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却一毛不值。
孔圣人曾经说过“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也。”
因此文人和君子的那一套,请不要和后宫的女人说,因为说了也是白说。或许历史上真的有那么清高之人,但是那绝对不会后宫的大多数女人。
想想历史上那自命清高的女人,有一个——班婕妤。
她拒绝和汉成帝同辇出游,不过只博了一个虚名罢了,而赵氏姐妹虽然背上了红颜祸水的千古骂名,但是身前却在后宫里舒服了很多年。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才女固然有些许妙文传世,然而总是有点让人敬而远之。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
可笑的是,明明班婕妤是因为争宠争不过赵氏姐妹,自己没有啥本事成为了失败者。被排挤,因此去长信宫侍奉当时的太后王政君去了。
但是历史书给她的评价竟然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
好搞笑呀,胜利者背负了千古骂名是红颜祸水。失败者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有见识有德操。
更搞笑的是,班婕妤入宫的时候,抢走了汉成帝对许皇后的宠爱,没一个人为许皇后说话,轮到她被赵氏姐妹抢走汉成帝的宠爱的时候,无数的卫道士就出来声讨了。
亲,你可以再无耻一点。
如果她真的如历史书评价的那样的话,在后来的日子里,她也不会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了。
人生那样这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呀!
既想要得宠,又想留下千古美名。你以为你是上帝呀!
可是,即使是上帝,也还是有人骂的。
相反就赵氏姐妹两人而言,入宫见妒。不得不采取自保的措施,属于人之常情,比起汉朝其他的皇后太后。赵氏姐妹终其一生,都并未干预朝政,也未谗害忠良。
哪怕就是最后赵氏姐妹为了银财和以后的富贵荣华,立了刘欣为太子,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她们可是阻止了王莽篡权的时间,延长了汉朝的统治时间。
因此只有毒杀有孕宫妃,断绝皇嗣,才是她们不可饶恕的罪过。可是,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常见,哪个皇帝的后宫没有冤死的嫔妃和被害死的皇嗣。
她们俩唯一没有料到的可能就是因为美容,早年用的息肌丸有绝育的功效,导致两人都生不出孩子来。若是两人能生孩子,能生一个皇子出来,或许这历史又要被改写。
因为汉成帝死后,由于没有儿子,便只好由侄子继位,外戚王莽在公元8年夺刘汉政权,改国号为“新”。
从历史的角度和朝廷上的角度来说,王太后(王政君)岂不是比赵氏两姐妹更可恶,是她册封五侯架空汉成帝的权力使得汉成帝无心朝廷大事只能一天玩弄女人,也是她对赵氏姐妹残害汉成帝子嗣的事情视而不见绝了自己亲身儿子的血脉,更是她在汉哀帝死后亲手立了好几个幼子皇帝将汉室的江山拱手送给了侄儿王莽。
可是历史对于王政君和赵氏姐妹的评论,却是截然不同的。侄儿王莽篡位,王政君一怒之下摔了传国玉玺竟然被看成忠于汉室的象征?而汉成帝因为死在了赵合德的怀里,于是赵氏姐妹便成了红颜祸水?
这还不可笑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