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注定被清洗的赵部(12/24)(1 / 2)
赵部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
刘焉知道赵部在巴郡经营多年,先后参与平定五斗米道以及益南叛乱,可谓功勋卓著,而且为官基本还算清正,在巴郡颇有威望,不宜直接动手。但刘焉深谙斗争之道,身为州府上官,要抓郡国痛脚不要太容易,随便找一些小毛病,不依不饶,就能让下面的人跳脚。
近来,州府频频借故对巴郡府施以打压。
州牧全权负责州内军政,刘焉指使官吏严查巴郡各县帐目,试想在先帝西园公然卖官的大环境下,有几个官吏绝对清廉?认真一查,巴郡多位县令被查出有贪赃枉法行为,才短短两个月时间,14位县令倒有7人落马。刘焉遂以“巴郡太守府监察不力”为名,名正言顺地剥夺了郡守府对下属县城人事任免权,刘焉指派的县令进入巴郡任职,从县一级动摇赵部根基。
剩下的县令虽占半壁江山,却也看出风向不对,人人自危。
有些门道的开始主动向州府献媚表忠心,希望改换阵营,以免被州府清算。州牧要对付某位太守,实在太容易了。
赵部在巴郡经营多年,多少有一些门路,他辗转得知刘焉想把他拿下。赵部亲自跑到州府求见刘焉,借汇报工作为名,隐晦地向刘焉表示愿效忠,希望刘焉放他一马,刘焉当面笑咪咪,背地里依然如故,赵部遂知事情已不可挽回。
除非他想造反,否则早晚被刘焉赶下台。
姑且不提赵部有没有那个胆子,就算他想造反,也无力对抗州府。
早在几个月前,益州叛乱刚平定的时候,刘焉就开始抓军权。
他以益州叛乱发生时州府无力平叛为例,要求郡国一半部队移交州府,以便有事的时候能够更好应对。刘焉是州牧,有权作出这个决定,新任职的太守都与他休戚相关。
刘焉要集兵权于中央,那些新官不会有意见。
汉中太守张修正烦郡府军不够纯粹,减少郡府军,他可以依靠五斗米信徒组建信仰坚定的道军,要部队?拿去便是!
所有人赞成,赵部也不敢反对,乖乖执行州府政策。
赵部就如同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什么时候下刀全看刘焉兴致。
鱼不智从只言片语中感觉到,赵部意志消沉,萌生去意。
赵部并不是要结束仕途,他想的是离开益州,换个地方做官。
在从前,想换个地方做官,打点到位就行了,奈何灵帝死后,少帝继位,朝政大权掌握在外戚手中,昔日先帝卖官的西园不幸没落,再找不到一个明码标价的良心机构。可刘焉步步紧逼,赵部只得派亲信带财货进京,找门路接触大将军何进,希望何进能帮他脱离苦海。
大将军府收了钱,表示愿意运作,然后大将军就挂了……
赵部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就差没当场吐几口鲜血,以示哀悼与愤懑。
京城永远不会出现长时间的权力真空,死了一个何进,马上来了董卓。赵部当了这么多年太守,大环境下,虽然相对比较清廉,却不是绝对干净,家底还是有一些的,虽说被何进坑了一把,第二次找人运作的钱还是有。
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再派人进京找董卓。
董卓刚冒天下之大不韪,废了少帝,正致力于大肆封官,以稳定局势。赵部如果派人主动向董卓示好,获准调任的可能性很大。可赵部至今仍在犹豫,要不要派人去洛阳。
不是舍不得钱,而是他痛恨董卓在洛阳的倒行逆施。
前一章说过,赵部忠于汉室。
少帝无过被罢免,赵部是不能接受的;何皇后被毒杀,董卓不准朝廷办丧礼,在赵部看来也是大逆不道。至于挖出何苗尸体,肢解并扔于道旁,赵部倒不是太在乎,这些暴行证明董卓不是好人,但对本书中赵部忠于汉室的人设关系不大。
被州牧打压,又不愿向“大奸”董卓靠拢,赵部现在是进退维谷。
刘焉对巴郡盯得很紧,以赵部目前的处境,确实没有办法答应鱼不智。他对巴郡的影响力,已经仅限于江州,就算他肯为逐鹿领开绿灯,外面那些县城也不会买帐,甚至很可能为州府继续修理赵部提供口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