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智降潜行客(1 / 2)
詹琪自与百知子分别之后,只身前往武当山。两人此行即是得了东穷帮信使讯息,只言冷月轩与大举进攻武当山。然历经杜牧堤之变,詹琪与百知子已是断定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乃是东穷帮勾结冷月轩设下陷阱,欲制詹琪和百知子于死地。
詹琪此刻并未知晓百知子、公长鹏等四人已是言归旧好,戮力同心消灭冷月轩祸患,欲上武当山一则拜会密斋阁首座松鹤真人,二则探查一番,武当如遇警讯,以免日后心存遗憾。
詹琪抵达武当山下正是清晨巳时,山上隐隐传来诵念之声,夹杂兵刃交击之声。詹琪心下自是知晓,此乃武当弟子习武诵经时刻,有此音声自是平常,是以并未在意,直向山顶拾级而上。约莫行了一箭之地,前方山道之上耸立一方巨石,上书解剑岩。
詹琪见解剑岩三字已是知其来历。这道家本是炎黄一脉正宗嫡传,其间历代名家层出不穷,老子李耳自是当中之佼佼者,然老子穷其一生参悟妙谛,著写德道经,以无为为根本,畅想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西汉初年,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及至吕后亦是以与民休息为务。是以小民得意休养生息。
只缘老子以无为为根本,只重修神,与那武学造诣嗤之以鼻,彼时之德道经因此并未生发出武学之道。直至张道陵于今日之武当山创建五斗米教,此教本宗道教,然彼时天下扰攘,仅只道德名世者未可久存。是以张道陵方是自德道经中推演先天之法,创立招式,传之后世。
继张道陵之后,此处世袭繁衍。道教武学于此发扬光大,直至唐朝中期,黄巢不堪当地官府幕役之法。兼之安史之乱后,唐朝衰微。黄巢以一介布衣,竟至兵马十万,纵横天下,虽是为郭子仪鲸吞蚕食,实力日渐衰败,最终仅得三五千人困守武当山。
郭子仪带领兵马进山围剿,此人乃是大唐名将。与唐朝皇帝亦是沾亲带故,是以深知皇帝李氏一族自高祖李渊建国之时,即已奉老子李耳为祖先,此刻虽是进山讨贼。已是不可轻忽礼数,是故遂命手下将领驻守山腰,自己指领精兵护卫十余人进山。
只因郭子仪既知皇帝以道教皇帝自居,又知此处乃是道教圣地,是以上山之前将随身佩剑解下。交与军卒保管,自己则是赤手空拳上山去见黄巢。此刻黄巢正于大殿之内愁肠百结,料想自己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眼看即可推翻唐朝,却凭空被这郭子仪阻挠。且此人却是深谙兵法,仅只半年之间,自己已是无立锥之地,只得暂栖此处。想至此处,不由口打唉声。
忽听殿外一名探马高声回禀,有一员大将只带领十余人上得山来。黄巢即刻顶盔挂甲,罩袍束带,大有两军交战之威势。及见郭子仪既未带病,又未带剑,心下不由大惊,只道此乃郭子仪又施诡计。二人见面,郭子仪即将解剑上山之意言将一番,言毕竟是凝视黄巢。
黄巢听闻,心内实是佩服不已,自己虽是草莽,亦是佩服此等真男儿,是故即刻抛却掌中兵刃,与郭子仪徒手对战,二人走过六十余回合未见胜负,须知此番乃是此二人首次当面交手,不由俱是于对方暗有赞许。然毕竟是对敌双方,黄巢终是技高一筹,虽是击败郭子仪,并未即刻诛杀,仅只将其逐出武当山。
此一战之后,郭子仪并不气馁,与武当山四周密布兵卒,以困守之势终是逼迫黄巢自尽,起义军卒亦是作鸟兽散,此一役平灭此乱,班师回朝,皇帝龙心大悦,与郭子仪及众将军俱有封赏,即便郭子仪上武当解剑之处,皇帝亦是御笔亲书解剑岩。
詹琪与解剑岩前甚是为难,自己工布神剑剑不离身,如若于此间落入旁人之手,即便以武当于武林之中泰山北斗之尊,亦未可料弟子良莠不齐。正自为难之际,一名道童年约二十余岁,相貌清秀,行至詹琪近前,口中宣声无量寿福,詹琪亦是以礼相还。
两人略为谈讲,詹琪道明来意,道童却是甚为疑惑,只道,“本派历来与世无争,何来外敌入侵之说,你求见之松鹤师叔祖确在观中,只待公子解了随身佩剑,即可随我上山。”詹琪听此言确已印证自己与百知子猜测不假,只得将工布神剑交于道童。道童方才左手持剑,右手速客,直行了三十余步,道童将工布交于一名年长道士,方是指明上山之路。
一路之上复又经过三处关口,方是抵达武当派玉真观门首。只见门额耸立,上悬匾额紫气东来,一具旗杆,其上一面八卦旗迎风飘舞。门额之下一条甬道,俱是青石铺就,料想每日俱有道童洒扫,是以一尘不染。涌到尽头乃是一座巍峨大殿,足有十余丈高下,殿门之上又是一方匾额,上书天地无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