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胡三七的故事4(1 / 2)
先得说说衍圣公府的地位问题。
中国古代所谓正统,原本是以传国玉玺为代表,也就是那个三国游戏里谁拿到就加100点魅力点的宝物,但后来传国玉玺不知所踪,于是就开始走向了五代十国那种,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节奏。
这当然不是正确的政府架构,于是到了宋代开始,衍圣公的地位被提升,衍圣公这个爵位也就开始,官职品级虽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逼格很高很高了。
“衍”寓意圣裔持续衍展、世代繁衍无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其实就是我尊重孔夫子,给他的后代多少钱,那么他的徒子徒孙最好也顺带着效忠我哦。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这种效忠的意味,使得人家更愿意效忠于一个可以帮他进行掠夺财富的团体,于是我们看到,衍圣公看着不倒翁的选择,实际上是其整个家族捆绑式的选择。
当然了,衍圣公府上对于土地的贪婪已经在山东如同恶魔一样,巧取豪夺杀人夺地已经是轻轻松松,串通胥吏直接将庄子或者没有靠山的小地主的土地全都划归自己名下,而让那些原本的老百姓要么去逃荒,要么给自己做奴隶。
反正衍圣公自己是哈哈大笑,哪管老百姓死活?那是朝廷关心的嘛。
在权力影响范围外,也就是杀人很麻烦,而很难影响官府的地方,就采取了另一种掠夺方式,投献。
当然了,投献也是分情况种类的,在衍圣公府上的打手可以派出去杀人灭门的范围内,基本上看中那块地,就可以直接去抢,而部分人以投献名义,主动上门,那可就是不同,就是相当于收一个象征性的税负就好。
再差一级的就是诡寄,也就是名义上说是衍圣公家的,实际上只是搭着,每年象征性的给一部分,这就比投献要自由的多了。
至于好像范进中举那样,一个中年老屌丝中举后,无数人前来捧场,送钱送物的就不说了,送田地的,一家子自己投献给范进做奴仆的,人家都未必收啊。
孔家要的仆人自然不可能那么低俗的随便接纳,一般都是要“家生子”或者很小就买下来,调教出开挂的伺候人本事,顺从的思维,真正把奴性灌输下去,才会让人亲手伺候。
胡家几人之所以如此兴冲冲的找过去,原因也很简单,孔府一位身份很高的老人物,正听了某位得道高人的指点,去学习某些人的先进经验,玩双修大法!
足足七七四十九个十岁左右的幼女,当真是花费巨大,最难的是,还得是和老爷八字相和,还得是山东本地的女子,与孔老爷相配后,领悟金丹大道,得道成仙。
在历史书外,所谓的衍圣公很多时候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正如汉奸侯方域可以变成桃花扇里的好人侯方域,那么孔府的事情自然也是被如此掩盖了。
虽然在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在一些角落,还是被记录下来:……衍圣公孔弘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弘泰代……
按照当时的《大明律》,孔弘绪如此作恶多端,自然必死无疑。可是因为孔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家族,再者他世袭衍圣公封号在身,当地的官员不敢擅自做主,只好一级级报到明宪宗成化皇帝哪里。成化皇帝一听勃然大怒,可是气归气,考虑到孔子作为“素王”、“至圣先师”,如果贸然杀了他的后人有些不妥,更为重要的是千年以来各朝各帝为巩固政权树立的儒家文化、皇朝思想将轰然倒地。
确实,明末社会的封建地主缙绅,是当时中国社会之中最有知识文化,也是头脑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整天无所事事睡大觉,也是在积极学习的。但问题在于,在他们的眼中,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仅限于写八股考科举当官谋特权一项,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成为剥削者。至于生产方面么,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战争掠夺,都不是缙绅的“根本”、都是不务正业的“杂学”……
而作为明末文人的代表,一辈子只在八股文里钻研,衍圣公家族自然是正应了李向前总结的,无事生非的原则,如果一群人不缺衣食,你又不帮他找事情做,那么生乱子做各种破事儿也就很正常了。
正如某年,某西方大国因为暑假太长,而无所事事的大学生纠集起来闹事一样,后来他们创造性的发明了各种慈善机构,送这些娃娃去非洲进行所谓的慈善活动,结果是皆大欢喜,慈善机构以此为理由赚取大量资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履历表里添加上自己很有爱心的证明,至于自己走后,那些被帮助的人到底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那么……
七七四十九个童女,还得是和老头子八字相合的,固然不好找,但孔家家业大,有钱的很,永远也别低估人类的所谓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可以移山填海,那么闻风而动的各路能人主动帮老太爷寻找,那道士所说要找八字合的童女但也不是很难。
而胡家却刚好有这么一个闺女,幸与不幸的刚好十岁,是胡三七的五服内的表妹,被孔家的三管家找到后,威逼利诱一番后,虽然其父母很是不舍,但既然老爷要,自然是给,而衍圣公府上也投桃报李,给了胡家一个投献的身份,每年只需要上缴很少的一点好处,就可以挂名在孔家身上,不必缴纳官府的税负。
这当然是伤害了大明朝,伤害了中国的利益,但这关衍圣公什么事?衍圣公只需要养尊处优,偶尔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吹捧的话,给无论哪个皇帝的合法性背书,也就差不多了,顺便随时准备投靠新主子做汉奸,那自然是万事顺遂。
胡家的底气也在,由于信息的偏差,他们自然不知道,胡家的女儿进了孔府,实际上是和几十个女童一起进去的,还以为是被某位大老爷看中,哪怕变成小妾,那也是天大的权势啊。
反正在想办法搞定了县衙的上上下下后,胡家确实不必缴纳皇粮国税以及各种的摊派徭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