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墙里的人(一)(2 / 2)

加入书签

雷百岁默默的把爷爷给自己的护身符放在背包里,再次出发巡逻去了。到了工地,感觉到了熟悉的冷意,好像由于护身符被放在了背包里,所以没有什么能抵挡这四股凉意一样,一下子雷百岁就被这四股凉意给袭击了。

雷百岁整个人瞬间就萎靡了,迷迷蒙蒙的,进入了梦乡。梦中的雷百岁,隐隐约约看到了四个人形,四个人看着雷百岁,指着自己说着话,由于这几个人形象太过模糊,而雷百岁刚刚进入这种状态,所以根本听不清这几个人说什么。

渐渐地,等雷百岁回过神之后,他才挺清楚这几个人说的是什么。这几个人都说自己是被人害死的,想要请雷百岁帮忙。

雷百岁见状,确定了这几个人可能就是那被挖出的四具尸骨的主人,于是问了四个人的一些基本信息。雷百岁在问到四个人的姓名之后发现,其中一个好像就是老太太之前离家出走的儿子。

这四个人说,他们都是被人谋害的,而且害他们的人还不止一个,也是四个人合谋把他们给杀了。而且这四个人,就是他们埋尸所在房子的主人。这四个人杀了他们之后,就用水泥直接把人砌在了自家的墙里,来达到毁尸灭迹的目的。至于自己为什么会被杀害,这四个人都说不知道。

这四个人生前都不是什么大恶人,所以也没太大能力去害人。这些天来让人做梦也好,拦着警察不让他们离开也好,都是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伸冤,但是由于这四个人能力低微,四个人加起来的能力,也只是勉强能入别人的梦。

可这些人都是普通人,醒来就忘记了梦的内容,所以不管他们说什么,工地上的工人第二天都会忘记。他们也没别的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而警察天生的阳气重,他们没办法直接强行入梦,只能遮住他们的眼,让他们走不出然后再慢慢吹熄他们身上的阳火,好让他们能够接近他们,然后来伸冤。

他们四个人那天见到雷百岁之后四个人都很惊喜,他们四个人能够感觉到雷百岁特别容易接近,好像根本就没什么阳气,而且还是个警察,所以他们四个才会不顾一切的纠缠雷百岁,希望可以让雷百岁帮助他们。但是在接近雷百岁之后,他们才发现雷百岁虽然看起来没什么阳气的样子,但是身上却有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充满阳气,形成了一道围挡,让他们根本近不得身。

雷百岁听他们说完之后,觉得那道充满阳气的围挡可能就是爷爷给的护身符。爷爷说过修道之人都有道行,随着道行的加深对天地万物的气息感受的越深,而这种感受往往是相互的。严格来说鬼魂也是有气息的,人也是有气息的,所以他们能够感受雷百岁。人可以感受到气,鬼也可以感受气,而鬼因为脱去*,单纯的以一种气息的形态出现,所以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这些气息,而人就必须修炼,才能够感到这些气息。

雷百岁问这四个人,“为什么你们之前不找人伸冤?”四个人说,四个杀人凶手把他们的尸体封存在墙里之后就陆续搬离了小区。而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被砌在墙里之后就不能动了,一直只能在墙里呆着,虽然能“看”到这几个人的样子,看到这几个陆续搬走,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体的腐烂,但是就是不能够离开这个地方。直到那天,施工队把那栋楼拆除了之后,他们才终于解放,能够从墙里出来。

这个雷百岁知道,爷爷说过,天下三百六十行,万变不离其宗,以前造房子的木匠能都懂得一些厌胜之术。房子本身也是一种用来庇护自身的结界,建造房子的目的,除了为了有个夜晚的休息之所,更多的是为了抵挡外界的破坏。所以房子也是一种结界,保护着住在里面的人,而墙就是结界的一部分。古人人常讲地缚灵地缚灵,土地本身就有一种能力,可以将灵魂坠在原地,让他们无法动弹。所以被砌在墙里的阴人,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出来,也不能去投胎,只能一直呆在墙里,直到墙被破开的那一天。所以把人砌在墙里,那绝对是道德败坏到极点了,可以说是丧尽天良。

雷百岁问这四个人,你们未了的心愿是什么?难道就是报仇?四个人有三个说是,唯一一个说不是的,就是老太太的儿子。老太太的儿子说,自己三十年前顶撞了母亲之后就跑出了家,谁知道这么一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家。这些年呆在墙里,不能出去,不知道时间流逝,直到现在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也看见了一直在等着他的老太太。现在他只希望能够和母亲见上一面,能够亲口对老娘说上一句对不起,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也了却老娘的一个心愿,然后就安心的去投胎。他说他已经不孝的让老娘等了自己三十年了,他不想让老娘再这么空等下去,要给老娘一个交代。在墙里呆了三十年才发现,原来当初看来那么严重的问题,现在已经微不足道了。听着这个人的话,其他三个都开始沉默。

这时雷百岁依稀听到了公鸡打鸣的声音,便对几个人说:“我明天再来,你们再想想,我也准备一下,毕竟阴阳两隔,你们想见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也不见得有那个能力帮你们见面。最多也就是到时候帮你传个话。不过,帮你们抓住凶手还是可以的。”几个人答应了,纷纷离开。几个人离开的一瞬间,雷百岁就清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工地上,眼看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雷百岁不顾身体的不适,一步一步的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连派出所都没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