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起义前准备 亲眼睹战场(1 / 2)

加入书签

吴迁受了伤休息了一天后硬挺着身体,接过冯冀的命令,带着一行锦衣卫奔驰到北元交界处。吴迁下令搜查整个张家口,而自己就以有私事要办离开几天偷偷的来到北元境内,找到了张仲文。张逐浪和卢烽带着杨景也在北元张仲文的府邸中,但张逐浪没有跟卢烽说他是张士诚的后人和要颠覆明朝的秘密。

张仲文带着张逐浪和吴迁来到那道里面藏着宝藏的石门外,张仲文说道:“拔出你们的刀剑,然后浪儿你发出剑元射向左边,吴迁你发刀劲射向右边。”

“嗯。”

两人说着便各自发出剑元和刀元射向石门的左右两边,顿时使大门上出现密密麻麻发光的纹路,两边纹路延伸到两边的交界处对接,“唔”然后大门左右打开打开。张仲文三人走了进去,顿时见里面金光闪闪,堆满的金银珠宝!他们看得不禁张大了口。

张仲文看着微笑的说道:“好了,现在可以执行第二步了。”

张仲文来到杨景的房间里面,微笑着说:“在下李忠,杨大人,还住得习惯吗?”他不能让杨景得知他的真实姓名,怕他知道张仲文是张士诚的后代。

杨景回敬道:“还好,多谢阁下款待。”

张仲文说道:“现在的朝廷太昏庸了,杨大人这么好的一个官也被人冤枉,我听说这次冤枉你的人乃是锦衣卫厂公冯冀。朝廷有这些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的人在,这个国家便亡国不远矣。我也是被锦衣卫陷害的后人,我逃到这里,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了一定的财力,足以组织一支二十万人的部队,现在就缺大人回到河北境内登高一呼,然后我们杀到应天府杀掉奸佞谗臣,再立新君。”

“什么!”杨景惊愕的站起来说道:“你要我谋反?”

“我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是为了铲除朝廷中的奸佞谗臣,然后大明朝才有希望嘛。”

“不用说了,谋反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

“好,那我不打扰了,杨大人你慢慢想清楚。”

这天,吴迁告别了张仲文和张逐浪,回到石家庄中,他押着杨景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孩和妻子来到应天府。吴迁进了冯冀的府邸,向冯冀说道道:“属下无能,杨景被人劫狱救走了,现在押回了他的亲人,请问如何处置?”

“废物。”冯冀说道:“居然被劫狱救走了!给杨景的家人安个暗通北元的罪名,将他们全部抄斩!”

“是,属下马上去做。”

于是,杨景的家人全部被抄斩!

消息很快传到了杨景的耳中,他痛哭不已,张仲文进来安慰他:“节哀顺变。”等到他情绪平复了一些后,张仲文说道:“朝廷不对你怀一丝仁慈之心,你又何必再忠心于它?我们起兵铲除奸臣和昏君。”

“好!”杨景拍桌站起说道:“你不仁,我不义。”

“好,我给你说一下我们起兵的计划和安排。“张仲文便对他说了起来。

原来杨景根本没有要上书弹劾冯冀,是吴迁捏造的,目的是想让冯冀去陷害他,然后再救出他,然后利用河北的人民对他的爱戴,让他登高一呼,聚集组织成军队起义。

再说庞龙帮这天突然被一群士兵和锦衣卫包围了,整个帮派被剿灭,这使得武林一片哗然,很帮派都愤愤不平,而这也是张逐浪的计谋,他要挑起武林跟朝廷的矛盾,为他们以后的起义做准备!

张逐浪和三十几人押着二十几辆独轮车运着麻袋进到张家口,在郊外换上了明朝官兵的衣服,然后来到了城郊外,运到了一个仓库中放下,到了中午,一名捕快恰巧经过那个仓库,见张逐浪正割开一个麻袋,流了一些米出来后,见里面装满了金块!

捕快见自己只有一人,便想去衙门搬救兵,但走出两步后便踩到了一节竹子被绊倒,”啊。“发出声音,张逐浪听见了便跑了出来,捕快见了狂奔着,但被张逐浪一下子追上。就在张逐浪一剑刺向他的后背时,突然上面一条身影一闪,印元剑被挡开!

那身影落地,张逐浪一看,见是一个约四十岁的道人!他挡在哪捕快的前面,说道:“居然对捕快痛下杀手,一定不是好人。”

张逐浪问道:“你乃何人?”

道士说道:“贫道武当山穆清,你是何人?”

“师傅。”

这时前面跑来一个十多岁的道童,来到穆清身边。

张逐浪不想跟武当山的人结怨,说道:“我劝道长还是别多事了。”

穆清说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武当之人应有的责任。”

“好。”张逐浪说完射出一道剑元,却见穆清旋剑化个圆圈,一下子将扑射过来的剑元柔化并附带在剑上然后挥射向张逐浪,张逐浪闪开。这乃是太极剑法的纳元剑式,可以利用柔性的旋转将对方的剑气归附在剑式中然后倒挥射向对方。

穆清对着小道童说道:“你带那个捕快先走。“

张逐浪使出燕翔剑法刺向穆清,只见他又是使出纳元剑式,居然把印元剑绕开并缠绕在剑圈中,接着使将剑往前一推,将张逐浪连人带剑震出!

张逐浪站住脚步后,使出双飞燕左右同时刺向穆清,穆清挡住了右边,但左边肩膀被左边的分身刺中,顿时站不起来。接着张逐浪使出燕翔剑法追过去,他要追到那个捕快,不能让他把仓库里有大批金块的事情说出去。

张逐浪飞了一阵子后见血迹来到一座山寨外便不见了,山寨大门外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巨鲲帮‘

张逐浪进了山寨中,寨主胡大为认识张逐浪,便笑着说道:“李副盟主今天大驾光临有和贵干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