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欧洲的局势(2 / 2)
同时俾斯麦为了转移法国人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注意力,俾斯麦刻意推动法国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让英、法争个你死我活果然法国在东南亚以及非洲和英国抢得不可开交,在突尼斯又和意大利剑拔弩张因此法国以后再对德国的战争中,不能在战争中获得英、意的援手,这就是铁血首相俾斯麦的真实目的
俾斯麦极力维护欧洲大陆的均衡,避免德国过多参与世界事务而导致与英国的利益迎头相撞但德国统一后,经济迅猛发展,对原材料进口地和制成品出口市场的需要与日俱增,俾斯麦执政后期,不得不对国内兴的制造业利益集团让步,也开始参与全球殖民竞争
俾斯麦去职后,这一利益集团一直在鼓噪建立强大海军,重瓜分殖民地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后,推行了争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俾斯麦稳健自制的外交政策被抛弃继任的首相比洛承认缺乏俾斯麦那种“在空中同时玩8个球的能耐”,对德、奥、俄三国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3国与英国的微妙互动无法把握,因此只推行一种相对简单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将德奥同盟固定下来,同时放弃在俄奥之间的协调与制约
俾斯麦之后的德国外交决策者,尝试与英国正式结盟以减少海外扩张的阻力,他们却不管英国有无这样的现实需要,以及是否符合英国的外交传统要命的是,当恪守“光荣孤立”传统的英国不愿意和德国正式结盟时,德国外交决策者的想法竟然是,通过武力恫吓和施加外交压力来逼英国就范如此简单粗暴的政策,完全不符合复杂的地缘政治处境和外交态势,同时这也不对英国“绅士”的脾气
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度引起了英国人的极度警惕,一个有能力绝对保护大英帝国的国家,就是一个能绝对摧毁大英帝国的国家,因此德国的友好承诺不具备外交意义有讽刺意味的是,1890年俾斯麦去职后,德国称霸欧洲和挑战英国世界霸权的情势越来越明朗,因此英国不得不与法、俄调整在殖民地上的冲突,一致对付德国而德国皇帝在屡遭英国拒绝后,恼羞成怒,坚定了要把英国拉下马而代之的决心俾斯麦能同时玩8个球,他的继承者就只剩下玩大英帝国这1个球的本事了——最后还玩砸了
法国一心一意对德复仇是他们的最大的目标,普法战争后,法国建立了共和国执政的激进党人秉承平民主义与和平主义的雅各宾主义传统,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坚决反对殖民活动法兰西殖民帝国的建立,完全是由一小撮野心勃勃的冒险家、军人和传教士,在或多或少脱离政府管制的情况下完成的
他们通过广泛占有殖民地、原料输入和市场开发,并巨额输出资本获取大额利息,法国增强了综合国力,得以继续在欧洲大陆占据大国地位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300多年来,法国一直梦想拥有欧洲大陆霸权的权杖而不可得,不料通过建立世界殖民帝国,却牢牢占据了世界强国的地位这也使法国在法、德外交较量中,重获得了某种均势
尽管战败的法国还是欧洲乃是世界的头等强国,但高卢人傲慢、富于幻想和冲动的性格,决定了法国不可能安于现状,也不可能忘记复仇尽管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绝大多数讲德语,其并入法国版图是波旁王朝对德扩张政策的产物,但高卢人清楚地记得30年前的故事,却不记得300年前的教训
于是“阿尔萨斯-洛林”的绳索,同时捆住了法、德这两个欧洲的大国,使两国在外交上失去了弹性,没有了缓和的余地法国为了对德复仇,与宿敌英国协调了殖民地冲突,与俄国成为盟友,花大价钱争取到了意大利的中立,与传统盟国土耳其和奥地利反目成仇,却根本不愿意而且也不能与德国达成和解
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处境恶劣的国家,法国历史上不时被周边国家侵犯,就是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犯当时的法国决策者未曾奉行过稳健、平衡与开放的外交战略,因此法国总是在胜利与失败之间摇摆着,胜利经常转瞬即逝,失败却无法挽回,从拿破仑第一帝国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事实上从欧洲霸权的顶峰螺旋状的向下滑落,这种滑落绝大部分原因是法国一贯的挑战外交、冒险外交和复仇外交政策所造成的
现在法国外交“成功”地将俄、英拉到了对付德国的阵营中,有机会就可以如愿以偿地跟德国打了一场复仇的战争了,但结果如何: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不过还是有人知道的,那就是远远地在一边看着的李振华他知道以后的结局就是:胜利者法国变成了一个次等强国,甚至还比不上普法战争后的法国
奥匈帝国,现在就如同是冢中枯骨,盛装死尸,自波旁王朝路易十五决定,与特雷斯女皇统治下的奥地利,通过联姻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奥地利从未对法国产生地缘政治上的威胁,两个拿破仑帝国与奥地利发生战争,多的是因为两个拿破仑都认为奥地利妨碍了他们的扩张意愿,尽管这个判断并不正确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