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处理决定(1 / 2)
三河煤矿迅速的投入了生产,二十七亿的价格,让张士军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尽管这些钱,更多的是银行贷款,可是,他自己的所有积蓄,也全部都压在了这煤矿上面,不由得他不着急。而柳罡此时,则是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两家国有煤矿,他首先的将视线转向了鸿发煤矿,在三个煤矿中,其实最为复杂的还是鸿发煤矿,三河煤矿,至少在整个的煤矿中,张士军占据了主导地位,段林虽然能够在竞拍上和张士军针锋相对,可是,在煤矿的影响力,还是其他方面,他都没法和张士军相比。而鸿发煤矿,那却是真正的三国争雄。
三河煤矿,是一座单纯的煤矿,除了一座洗煤厂外,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煤矿比三河煤矿小,管理机构却是最多,而且,整个的煤矿,被分割成了三股势力,三股势力,两股是传统势力,在煤矿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关系盘根错节,另外一股为外来势力,也就最近十多年进入煤矿的那些人组成的,这一股势力看似单纯,却是最为复杂。这股势力,以最近二十来年进入煤矿的大学生为主。三股势力旗鼓相当,各有千秋,而三方的争斗,让煤矿也为之耗尽了精力。不过,在反对企业的公开拍卖上,三方势力的态度,倒是出奇的一致,三方共同的努力下,煤矿勉强的支撑了这几个月。只不过,强撑终究是强撑,这种短暂的维持,终究是无法持久的,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煤矿就已经完全无法支撑下去了,煤矿的矛盾,更无法掩盖下去了。
当职工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兑现时,煤矿的同盟终于破裂吗,改制小组正式的入驻煤矿,改制工作迅速的展开,三河煤矿改制工作的成功,让改制工作小组的那些成员都获得了不少的好处,这让他们对于进这样一个改制工作小组,并没有抵触,甚至还有着几分期盼,而这样的一份工作,其他人明显是不乐意来的,因此,他们大多数的人,都再次的进入了小组,小组的职员中,百分之八十是原本的工作人员,组长,也依旧是刘先成。这样的一个小组,无疑是柳罡所需要的,大家都相互的了解,大家也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方势力的纠葛,倒是让改制小组的工作变得容易的多,尽管三方有着一定程度的同盟,可是,相互拆台的情况显然更多,改制小组充分的利用了三方之间的矛盾,这让煤矿的情况变得简单了许多。
县里整顿小煤矿的工作,也基本的接近尾声,环境整顿工作、合法姓审查等工作已经完成,三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还在正常开工的仅仅剩下了七家,证件不齐的煤矿,占据了近一半,剩下的一小半,则是环境不达标,被停产整顿,环境不达标的企业,基本上不存在重新恢复生产的条件,他们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是煤矸石的污染水源问题,这一类的污染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另外找地方堆放煤矸石。然而,这些煤矿,多是在河边,或者是河沟或者溪水边,在周围找地方,那同样会产生类似的污染,而煤矸石的量又太大,根本不可能运走多远,因此,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实际上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严格的环境政策,持续的坚持,让一些企业无法坚持下去,最终,无奈的选择了关闭。
当然,也有着一些企业选择了冒险复工,只不过,县政斧显然早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风险,县政斧早就下发了一份文件,将这些企业的停工监督责任,下放到了乡镇政斧,并且要求乡镇政斧每十天检查一次,确保政策得到落实,同时,还规定了乡镇政斧一把手负责制,但凡辖区内发生了违法复工事件而没有制止或者报告,政斧一把手负全责。这一政策,让那些煤矿根本无处可逃,冒险复工,而等待他们的,则是被强行关闭,并且伴随着罚款,也有着一些后台强硬的煤矿,打通了地方上的关节,煤矿悄悄的恢复了生产。然而,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他们刚刚开工不到半个月,就被再次突然光临的检查组抓了个正着,并且,迅速的查清楚了恢复生产的时间。第二天,县政斧就迅速的做出了处理,镇长,主管副镇长被无条件停职,事发地村领导被撤职,煤矿被强行关闭。同时,县政斧,监察厅、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组成的调查组调查组迅速入驻煤矿,对违法开工的事情展开调查,仅仅三天的时间,就查清楚了这是一起严重的地方保护事件,书记,镇长,副书记,两个副镇长,组织委员,无一例外地牵涉进了事件之中,七个党委成员中,仅有工会主席在这件事上投了反对票。
“温书记,我介意对闵岩镇党委成员,除工会主席郭连成外,全部撤职!”柳罡迅速的将情况汇报给了温向贵,并且迅速的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