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书房密谈(2 / 2)

加入书签

“浮儿,十六年前的事,该付出代价的不只是凤家……”叶言没想到会听到这句话,有些震惊地看着凤浮,他不稀罕高官厚禄,只是有些事他还没做完。

“我知道,区区一个王芝晴,没那么大本事得到‘九缠’,而凤敬安那人,本就自私,却不是敢主动挑事的。虽然我不知道那人为什么要选择凤家当棋子,至少他对咱们叶家是来者不善。那人不会使用正当手段,所以我不能将您置于险地,而且我觉得,接下来这一个月不会太平。”凤浮试着劝说叶言。

“浮儿这是小瞧外公啊,”叶言听到这种话也不生气,反而更感受到凤浮的贴心,“放心,外公护得住自己。”

看凤浮还是不怎么赞同,叶言神色柔和:“浮儿,有些事,如果不在那个位子,你再大的本事也不一定能知晓读懂一些事一些人,那些势力都是错综复杂的,朝堂上一些人的心思,你真不如外公看得更准。我一直再查当年是哪个家族借凤家之手,如今他们会行动,也是我能查清一些事情的机会,为了叶家,也是为了林湘。”

凤浮不再劝,只是打定主意暗中多派人护叶言安全,懂得是一回事,自己却做不来不做任何防备。

“说到这个,外公,我有事要您帮忙。我总觉得暗中查的一些事情,被人巧妙引入一个误区,所以我想问问十六年前,京中的家族势力到底是个怎样分布?”凤浮早就派人收集了相关资料,但纸上的东西,你日后能搜集得,当初就有人能修改得,太过依赖那些,可能会在最有把握的时候败得很惨。

叶言真心觉得欣慰,浮儿处理事情,比许多经历风浪的人都理智成熟,这也是他不干涉浮儿行为处事的原因,他原本只祈求林湘唯一的孩子能平顺一生,但镇守边关的子寒一封信,让他震惊的同时,还有几分不可置信,谁能想到区区一个小娃三年前已经着手南诏局势,待时机成熟兵不血刃暗中定南诏,同时也让狄凉精心策划成空。浮儿回京后,短短数月,她手中组织得到的资料,已经不比自己十几年收集的少,日渐嚣张的凤家也吃够了哑巴亏,“凤家人不得入”的牌子醒目异常,却没人敢对浮儿指点什么,听策儿说,连凤家门口那传了几百年的石狮子都被浮儿挪走了,凤家却愣是没任何动静。

叶言先是将京城中一些有影响力的家族及重要情况简单点出,而后细细介绍为世家之首的四大家族:“自荆楚立国,贺兰家、史家、陆家当仁不让成为世家之首,尤其是史、陆两家,前朝时已经有根基,素来有清名,名誉甚高,贺兰家则是凭借过人实力立的威信;还有就是凤家,你也知道,经千年不败的家族,向来独树一帜,其威信比其他三家更高。”

“千年不败?”凤浮不由得嗤笑一声,“前一任凤家女苦心经营,也没能保凤家到下一个百年绝顶辉煌。说得好听而已,早不过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徒有虚名。外公最先怀疑的是那一家在背后操纵?”

叶言点头同意凤浮的话,凤家确实不足为惧:“陆家。早在十几年前,陆家已经有落后于其他三家之象,尤其是作为陆家当时最大靠山的宫中某位娘娘的薨了后,情况愈下,当时四家聚首时传出叶家想取代陆家,很长一段时间,陆家就有意对叶家使绊子;后来也查过史家,因为这十几年史家似有人助,尤其是近几年,隐隐有四家之首的架势,据我所知,史家没那么大能力和门路一下子扩张自己势力,而且每一步都十分稳固。”

凤浮听的同时,也在心里默默核对和判断手里的信息:“这两家确实值得怀疑,我也是从这两家下手追查的。不过依外公的说法,十几年前史陆两家还稍逊凤家一筹,他们能有什么办法煽动王芝晴下手?而且,‘九缠’早已消失许久,他们能从何处得到?”

“这也是我不解的地方,从王芝晴下手还好说,只要他们保证办得隐秘方法有效,足以打动她。但‘九缠’,我尝试过从各种门道打听相关信息,却没半点进展。若真是这两家接触了王芝晴,他们背后肯定还有更厉害的人。”叶言皱眉,事情就是这方面最棘手,查了十六年,却连背后那人具体动机都猜不准,若是为了平衡四家势力打压叶家,这么多年除了史家势力更稳固外,凤陆两家远不如前;对叶家,也没其他动作。如果不是他觉得史家有那人的痕迹,他几乎都认为那人已经消失了。那他,究竟为了什么?

凤浮低头思索着,史家如今的地位,陆家昔日的作为,凤家到现在都不知道王芝晴具体做了什么,王婆子却知道……不对,有什么被忽略了,王婆子知道,她儿子事后一年才进的史府,陆家有人去见王婆子,这十几年陆家情况却没半点好转……对啊,如果这个把柄陆家知道,怎么会不趁机要求什么?

史家、陆家、凤家、王婆子……一条条相互牵扯却不明晰的线渐渐显现出来,凤浮觉得自己似乎抓到了一直以来忽视的问题,王婆子死了,王芝晴没机会出府,凤泠香得到了高人指点,凤浮直觉,那人和王芝晴十六年前接触的是同一人,凤泠香生性谨慎,能让她放下戒心去相信,再三接触,那……

“外公,陆家现在依靠的势力基本都在朝中为官,这点您比我更摸得清门道,您多注意陆家;史家势力复杂,为官者只占其中一部分,我还应对的来,史家就我来负责;至于凤家,我自会找人看着。”凤浮想起心中那个猜测,笑得狠厉,“外公,那人放这么长的线钓鱼,我主动上钩陪他玩上一回,希望他别后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