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艰难的统一(1 / 2)

加入书签

王永安此时却一反常态地拒绝了张謇,对于定都这个问题现在不解决,未来一定会耽误统一的时间。恰恰是孙逸仙和黄兴坚持定都南京,才导致谈判始终无法进入实质,袁世凯岂能来到南京,革命党必须就此做出妥协。

历史上因为革命党们一定要定都南京的问题,袁世凯暗中指使曹锟的军队发动了京师兵变,袁世凯趁机对南方革命政府说不是自己不想去南京,而是士兵们不让自己去南京,上演了一场定都闹剧。王永安本可以坐看大戏,但是如今日本人在朝鲜半岛集结大军虎视眈眈,再耽误时间则东北危矣。

清末很多南方人对东北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并不清楚,如孙逸仙最初便以割让东北给日本作为条件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好转,孙逸仙的大局观也越来越强,最后他一反常态拒绝割让东北,日本人于是对孙逸仙又急又气,转而支持张作霖这个老狐狸。日本人本以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张作霖肯定会被他们掌控,却没想到被这个辽宁马夫出身的军阀数次戏耍,而作为北洋晚辈的张作霖在领土问题上更是胡搅蛮缠寸土不让。

后世很多人谈起孙逸仙许诺将东北让给日本人这件事嗤之以鼻,却不知后来孙逸仙反对割让东北,后来国党之所以选择与苏联合作,其原因便是他不愿意接受日本人的条件。

作为穿越者,王永安太知道东北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前四十年,完全是东北三省的经济牺牲扛着新中国前进。

在1945年,彼时的东北为日治满洲国,其gdp超过日本本土达到亚洲第一,并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和英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解放战争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东北,我党为什么一定要争夺东北,便是因为东北的经济能量即便经过了狗日的苏联红军的大洗劫之后,依旧是亚洲第一。战争打的便是经济,国党败于我党,也是因为国党统治区的gdp仅仅为东北gdp的三分之一。因此即便**装备再好、军队再多、美国人再支持,但国统区的老百姓们却依旧水深火热,普通百姓岂能不支持经济强大的我党。

而失去蒙古则是未来中国百姓们心中最难以启齿的痛,俄国和苏联先后趁着中国内战强行抢走了蒙古并屠杀亲华人士,斯拉夫化蒙古,仇化中国,让中国永久性地失去了这块156万平方公里土地。如果不是北洋政客们决定建立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四省,那么甚至于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也会被俄国人给逐步夺走。

想到这里,王永安坚持说道:“也许袁世凯定都京师有他自己自私的想法,但是我支持定都京师的目的是为了国家,为了能够让中国有效地控制蒙古与东北,为了避免中国领土的丢失。大清丢了外西北和外东北已经千古骂名了,若是在我们的手中丢了蒙古和东北,你我必死不瞑目遗臭千古。中山公,克强兄,我在任何事情上都支持你们,但唯独首都一事我支持定都京师,但我却不是支持袁世凯。”

事实证明,孙逸仙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京师建立的中华民国果真逐渐成为了军政府,可也正因为军政府的成立暂时保住了东北和蒙古,反而定都南京之后的国党政府,先是丢了蒙古,再丢了东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