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花式宠妻第二十四式(2 / 2)

加入书签

七十岁

总发

束发

童年少年

16

耄耋之年

□□十岁

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四岁

17

期颐之年

百岁

及笄之年

十五岁(为成年)

历法

编辑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巳(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二十四时

19-

21

21-

23

23-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节气

编辑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

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11、二十四节气表

职官

编辑

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大洲又称”府”。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乘。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将军:武官名。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

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

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

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阙,右拾遗。

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立君主。

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

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有上卿,亚卿,少卿,九卿之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