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既相齐食不重肉(2 / 2)

加入书签

“国际桥?别说,还真可能是这意思。您看啊,桥北边是咱大清的地界,桥南边就是租界区了,可不就是国际桥么。先生您不用谦虚,您说的这个肯定对。”

张泽羽还想和车夫多聊两句,车夫把车子慢慢的往下一放,不走了。“先生,到地儿了。这就是起士林洋饭馆。”

张泽羽扭头一看,旁边还真有一家小西餐厅,门口的牌子上写的“kisslingbader”这bader(德语)他真不懂是什么意思,不过这kissling音译成起士林到是真没问题。看来应该是这地方没错了。不过这也太近了吧,从火车站出来,过了广场再过个桥没多远就到了,也就七八百米的路程,用得着坐车么?想是这么想的,但是车费还是要给的。

张泽羽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小银元交给车夫,“够么?”

“够了够了,我还得找您钱呢。”

“不用找了,拉的差不多了就早点回家,多陪陪家人。”

“哎呀,多谢您了大爷。您真是好人,上天保佑您升官发财,多子多福。”

这时候徐川和程战衡坐的那辆车也到了,张泽羽也同样给了车夫一枚两角的小银元。车夫说的也是“升官发财,多子多福”的那套,看来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人都到齐了之后,大家一起进了这家德国小餐馆。

老板娘起士林太太非常热情的上来和众人打招呼,“.e,估计是欢迎他们的意思。他不会说德语,只是微笑着对老板娘点了点头。可是有会说德语的,“danke!wir-waren-funfzehn-in-allen.”说话的是温士林。

老板娘听了之后,给他们领到了一个由两张小方桌拼成在一起的大方桌处问到,“was-uber-hier?”

“sehr-gut”温士林伸出大拇指来。

众人开始落座,老板娘转身去拿菜单。温士林对张泽羽说,“刚才这位是老板娘起士林太太。老板起士林师傅是这的大厨。那边那个传菜的叫罗里斯。他们这馆子一共就这仨人。

这位起士林师傅是当年跟着八国联军一起来中国的。原本就是个德国二等兵。碰巧有一次总督大人(袁士凯)要请各国外交官吃西餐。咱大清哪有会做西餐的啊,打听来打听去,听说这位起士林师傅在当兵之前曾经是德国御膳房里的厨师,就把他给请来做了一顿饭。这顿饭吃的各国的外交官非常满意,总督大人也很满意,就赏了起士林师傅100两银子。

当时这位起师傅还穿着厨师的白大褂呢,见总督大人一下子就送了100两银子,当时一激动,双脚一碰,立正抬手就敬了个军礼。他这军姿倒是非常标准,可他穿的是一套厨子的衣服。您想啊,那反差得多强烈,当场就给总督大人和旁边的人给笑趴下了。第二天,这件事就在津门给传开了,而且把起师傅的手艺传的越来越神。这起师傅也感觉当厨子比当兵挣钱容易啊,就请总督府的大公子(袁可定)帮忙说情,从部队退伍,解甲归田,用总督大人赏的这一百两银子开了这家餐厅。

您别看这馆子地方不大,可生意那是好的不得了。咱们这是没赶上饭点来,赶上饭点的时候这里边连个空座都没有,想吃饭还得先排队才行。

“哦,那看来他们家手艺不错啊。”

此时,老板娘拿过菜单,众人开始点菜。张泽羽只点了一份布丁面包当主食,剩下的他让温士林看着安排。温士林点的都是起师傅拿手的招牌菜,什么罐焖牛肉,黄油局ru鸽,德式牛扒,德式烧肘子之类的,张泽羽算是服了,除了红菜汤以外,满桌子就没一道素菜。这帮大爷就不嫌腻?

【标题注解】:《史记·管晏列传》:“晏婴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注解1】:铜牌车是指在法国工部局挂牌营业的黄包车,相当于今天的正规出租车。

【注解2】:据天津志史记载,老龙口铁桥的准确竣工开通ri期为西历的1904年1月9号,农历的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ri。但是有很多资料都记为1904年11月,实为误传。原因是转载时没注意中西历法之间前后两年重叠的那一个多月。如,原文记载为,“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十一月,老龙口铁桥竣工开通。”转载之时就错误的转载为“1904年11月,老龙头铁桥竣工开通。”

【注解3】: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虽然是英国,但是法国的余威仍在,国际外交通用语言仍为法语。这就类似今天的中国正在崛起,并且在不久的未来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顶级强国,但是国际通用语言仍然会有一段时间是英语一样。</dd>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