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边际决策——边际分析上的最优决策(1 / 1)
第三节 边际决策——边际分析上的最优决策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三节 边际决策——边际分析上的最优决策
现实生活中,很多决策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之间的选择,而往往要涉及到具体的量化限度。例如,购买一种消费产品·,我们应购买多少数量?生产一种产品,我们应生产多少数量?从事一种活动,我们应花费多少时间?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最优决策?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就涉及到边际决策的问题。在边际决策中,最关键的是要作出边际最优决策。理性人通过边际分析,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所做出的决策就是边际最优决策。其中,边际收益是指增加某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而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某一单位的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边际收益呈递减规律,而边际成本呈递增规律。
现在,我们举例来说明边际分析下的决策制定。
假设你现在拥有一笔资金,每增加1元钱所带来的收益,就是这1元钱的边际收益。如果我们是1元钱1元钱进行投入,并且每次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当1元钱带来的收益超过1元时,我们就花掉它;当这1元钱带来的收益少于1元时,我们就保留它。此时,我们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资源在任何一种用途上的边际收益都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递减规律。边际分析从另外一个视角——边际成本视角来看,给定任何一种资源用途,产生1元价值需要付出的成本,称为这1元钱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呈现递增规律。
在什么状态下我们可达到资源投入的最优决策?根据上述投入理念,1元钱带来的边际收益若不少于1元钱,显然应继续投入,直到边际收益等于1元钱时为止。或者产出1元钱的边际成本若不高于1元钱,则应继续投入,直到边际成本等于1元钱时为止。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用单位产品来定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收益就是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成本就是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我们可以一件一件地考察这些产品的同时,不断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下一件产品,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吗?
若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明生产下一件产品是有利益可赚的(该产品的收益超过了其成本);若答案是否定的,说明生产下一件产品是不值得的。最优的产量应确定在何处?那就是刚好在其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这就是利用边际分析得出的最优决策。
再举个例子,一家航空公司正在考虑对等退票乘客收取多高价格的问题。
假定一架飞机有200个座位,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为10万元。这样,分摊到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就是10万元/200,即500元。此时,有人就会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应不低于500元。但事实上,航空公司可通过考虑边际分析来增加利润。如果一架即将起飞的飞机,上面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元买这张票。那么,航空公司是否应该卖给他票呢?答案当然是应该了。因为飞机本来就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每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为500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飞机上的一盒米饭和一罐饮料的成本而已。所以说,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航空公司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知,个人和企业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边际分析,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并且当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决策者就可以采取该项行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