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边际量——一个限度,一种权衡(1 / 1)

加入书签

第二节 边际量——一个限度,一种权衡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二节 边际量——一个限度,一种权衡

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对幸福的定义。那么,对于一个理性人来说,他愿意获得多少财富和消费多少闲暇,才会感到幸福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而这个人所要权衡的选择点为:多工作一单位时间获得的收益与放弃一单位闲暇的成本是相等的点。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上面这个问题涉及“边际量”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的概念——“边际量”。那么,什么是“边际量”呢?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动量,也就是增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和某位朋友一起喝酒吃饭。你朋友喝到第5瓶啤酒时,就再也喝不下去了。而你酒量比较小,喝3瓶啤酒就够了。在经济学家看来,3瓶啤酒就是你饮酒的“边际量”。在参加朋友的饭局时,你肯定会考虑自己的这个“边际量”。而你的那位朋友酒量较大,要5瓶啤酒才够。那么,5瓶啤酒就是他所要考虑的“边际量”。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要开一家小型服装厂,使用现有设备时,雇佣10个员工,一天共生产100件衣服。现在设备不变,你把员工增加到11个,生产的衣服增加为110件。增加1名员工所引起的衣服增加数10件在经济学上就称为边际产量。

在明确边际量的概念后,我们再来分析理性人如何安排工作与闲暇的时间,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感。

有一位富翁和一位渔翁,其中,富翁更想赚钱,他一天工作8小时,消费闲暇16小时;而渔翁更喜欢闲暇,一天打鱼6小时,消费闲暇18小时。如果富翁在工作8小时外,再增加1小时工作可换来30元人民币;渔翁在打鱼6小时外,再增加1小时打鱼时间,多打回来的鱼可换成10元钱。那么,富翁会选择多工作1小时还是多闲暇1小时?同样,渔翁是选择多打鱼1小时还是多消费1小时的闲暇?

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考察,理性的人会考虑边际量,那么对于富翁和渔翁的选择来说,他们的边际量分别是多少?

对于富翁而言,在工作8小时的基础上,再增加1小时的工作时间,他就能多获得30元人民币,即边际收入为30元。这意味着他为了再增加1小时的工作,必须放弃1小时的闲暇,即边际成本也是30元。这样,富翁不会增加工作的时间,因为此时增加1小时工作时间的收益与放弃1小时闲暇的成本是一样的,都是30元。所以,理性的富翁会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做出明智的选择——他不会选择增加1小时工作,而是选择了1小时的闲暇。

对于渔翁而言,在打鱼6小时的基础上,再增加1小时的打鱼时间,多打回来的鱼能够换成10元人民币,即边际收入为10元。这意味着他为了增加1小时打鱼时间,就必须放弃1小时的消费闲暇,即边际成本也是10元。这样,再放弃1个单位闲暇,成本为10元。这样,渔翁也不会增加打鱼的时间,因为此时增加1小时打鱼时间的收益与放弃1小时闲暇的成本是一样的,都是10元。所以,同样理性的渔翁也会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之处进行明智的选择——他仍然会选择打鱼6小时和消费闲暇18小时,而不是牺牲1小时时间去打鱼。

当然,上述的选择既是理性的,同时又取决于富翁和渔翁各自的心理偏好,也就是说,“二者相权衡,怎样最值得”的主观感受,是决定一个人如何行动的根本动力。换言之,边际量虽然是客观的、量化的,但它的价值意义,则是每个人的心理偏好和主观意识所赋予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