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十七)(2 / 2)

加入书签

14世纪末15世纪初,明代的经济已初显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还形成了一定的气候。经济的发展使农耕社会逐渐向城市社会转型,而那些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对文化需求显然要比农民要多要高。用李国文在书中的话来说:“因此,一,他们要求在文学画廊里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二,他们要求作家们写出适销对路的文学作品。于是,文化,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当写出来的文字可以当作“商品”,当文化生产开始受制于市场时,它所带给文人的影响完全不亚于政治,甚至还强于政治。“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在《言志》中表达的正是不再买账于官方,不再受累于礼教的宣言。

对此,我曾参照索引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找到过几个相关典故。江南名士何元朗在会见宾客时,当场脱下**的鞋子行酒,王世贞为之还做长诗一首;戏曲家臧晋书与娈童游乐,被弹劾罢官归里,汤显祖做诗送别;屠隆千真万确患花柳性病而死,在他发病期间,汤显祖(怎么又是他?)做诗:“长卿(即屠隆)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需要补充一点,在古代得了性病并不关乎道德品质,相反它还被视为风流韵事,因此,汤显祖这组诗绝无中伤好友的嫌疑。

什么时代成就什么样传统,什么作家写就什么作品,这话是一点都没错。记得先前读过一本书,名叫《巴黎的放荡:一代风流才子的盛会》,它写的也是一帮风流人物,只不过是不同时空下的不同人物。那是20世纪初的法国巴黎,在那儿,俨然已成为了世界艺术先锋首都。像毕加索、马蒂斯、特立斯坦.查拉、安德烈.布拉东、马克思.雅各布、莫迪利阿尼……他们往往装扮奇异,举止怪诞,性格孤僻,还时常酗酒、嫖妓、群殴、吸毒、甚至偷盗。生活上放荡不羁的他们最终在“慷慨大度”的巴黎留了下来,当然,他们也留给了巴黎灿烂的艺术文化。

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人说明朝政治禁锢,帝王刻薄寡恩,宦官势大、密探多,是个黑暗的时期。但明史专家毛佩琦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昌盛时期,明朝的历史被我们误读了300年,《新闻午报》刊文做出解读,以下为原文:

都说明王朝有三大特色:宦官势大、密探繁多、官员结党。这一观点长期以来占据了评价明朝历史的主流地位,导致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始终笼罩在灰色的迷雾当中。日前,明史专家毛佩琦在《百家讲坛》破解“明十七帝谜案”,以史实证明,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昌盛时期。

毛佩琦说,长期以来,明朝的历史被大大地误读了。很多人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政治禁锢,文化“酱缸”。而毛佩琦却认为,认识明朝必须要回到几百年前的历史原点,“只有还原明朝的本来面目,才能给出一个接近事实的评价”。

毛佩琦指出,明朝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昌盛时期,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许多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明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修筑了南京城、北京城、紫禁城、天坛、长城,推动了郑和下西洋,编纂了《永乐大典》时代,必定是盛世。戏曲舞台上至今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法门寺》、《游龙戏凤》、《大红袍》、《打严嵩》、《海瑞罢官》、《桃花扇》等等,演绎的都是明朝的故事。“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经济作为支持,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是难以维系的,明朝的历史被我们误读了300年。”

多数人心目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皇帝。朱元璋生性猜疑,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朱元璋大兴冤狱,诛杀功臣,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内廷宦官易于控制政权,导致宦官专权,民乱纷起。但是,毛佩琦却认为,明朝之所以能够延续277年,朱元璋则功不可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