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美型太医(2 / 2)
由于赵旉现在已经成了淮西的土皇帝,他回去后立即草拟了一项后来影响深远的法案,即知识产权法案。然而,赵旉很快便从兴奋中冷静了下来,没有急于将其颁布,因为专利权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技术必须公开。
古代科技成果仿制容易,如果法案现在就公布,只会方便外国窃取大宋的技术机密,而南宋目前军事实力连自保也不能说完全没问题,又哪儿来的威慑力要其他国家遵守大宋的律法呢?
既然不能推出专利权,赵旉就更加坚定了要提高工匠待遇和地位的想法。由于私人工场他管不着,赵旉只能先从王府旗下的产业开始,一下子就将各级工匠的收入平均提高了五成(本来想要加一倍的,但赵开劝谏说若这么乱来的话,以后就没提薪的余地了,何况目前王府财政尚不宽裕。),并视工匠们的工作实绩对其分级,将他们的收入差距拉开,像高宣这种最顶尖的工匠,即使丢了官位,收入也比底层的工匠高出百倍,工匠们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
除此之外,赵旉还打算大幅度提高工匠们的地位,却顾虑到引起士人不满,暂时只能一步一步来,毕竟工匠问题远没有军事和财政那样火烧眉毛
虽然淮西成为了特区,但赵旉暂时还不敢一步到位地进行全面改革,这片土地所受的创伤太重,根本承受不起。对现在的淮西来说,最亟需推行的改革措施显然是“摊丁入亩”,不但可以降低百姓的负担,也能增加王府的收入,但因为需要先对淮西现有的耕地进行丈量统计,却偏偏是最急不得的。
为了尽快完成这个繁重的工作,赵旉加大了淮西现有的数所小学中数学课的比重,并在突击教授他们相关几何知识后,将部分丈量任务交给了学生,作为他们考试的题目,这倒是一举两得。
靠着学生们的帮忙,加上虞允文主持下淮西官府较高的行政效率,只花了半年时间,淮西的土地丈量工作便已经基本完成。
由于以后淮西农业两税将按照田亩面积征收,无地少地的贫农负担大大减轻,而且还衍生出一个赵旉没有预想到的好处。由于金军数次南下时的杀戮,和刘光世驻守淮南时的作孽,如今的淮西早已是地广人稀,有势力的地主乡绅则趁机大肆圈地。
而由于种地的农民太少,他们侵吞的大部分田地不得不暂时抛荒,如今新的田税制度一出台,他们立刻就傻眼了,由于税额是按照他们上报的田地面积计算的,那些闲置土地也一样得交,结果他们收取的田租还不够缴税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想方设法向朝中的后台求援,希望阻止“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但淮西如今民生凋敝,户口还不到十万,后台又能硬到哪里去?
何况赵旉身为当今太子,又有淮西设为特区的诏书在手,这些土豪们只得满怀怨恨地放弃了那些抛荒的土地,卫王府因此一下子获得了五万多顷公田,这便为淮西大兴屯田扫平了最大的障碍。天遂人愿,,淮西这一年又风调雨顺,在一系列的良好政策下获得了自宋室南渡以来最大的丰收
在稳步推行“摊丁入亩”的同时,赵旉并没有忘记孩子才是大宋的未来,由于观念一时间很难彻底改变,毕竟宋朝大多数家庭要么不让孩子学习,要么就只盯着科举这华山一条路,而卫王府的威望现在也不够高,靠强迫命令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于是赵旉选择先从不得不依靠王府的流民下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返回顶部↑